|
“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複興之路”展覽時如此定義“中國夢”。 |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2月5日載文《“中國夢”——不是崛起,而是復興》,摘要如下:
自從去年11月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新領導人接管權力以來,習近平已經因為他對“中國夢”一詞的使用而在國內外引起熱烈討論。他在不同場合的公開講話中,一再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他的政府的主要目標。儘管這在國內受到了熱烈喝彩,但中國之外的人們卻難以弄清楚“中國夢”的確切含義。這是令人遺憾的,因為“中國夢”對於理解“崛起”的中國如何看待自己及其在世界上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理解不了其含義將會增加誤解的可能性,從而可能給所有相關各方帶來破壞性後果。
儘管外人幾乎總是談到中國崛起,但中國人喜歡把他們近夾的重大成就和計劃中的未來發展稱為“復興”。這個詞的使用凸顯了一個要點,即中國人把他們的發達視為重返輝煌,而不是白手起家的崛起。事實上,復興思想深深根植於中國歷史和民族的經歷之中,尤其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並一直延續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的所謂“百年民族屈辱”之中。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夢”在許多方面與得到更廣泛理解的美國夢是截然不同的。具體來說,美國夢強調的是個人致富和成功,而“中國夢”是一種集體承諾,它要求中國民眾為了民族大義而作出個人灑牲。
儘管“中國夢”的含義是現實的,而且得到了國內民眾的直觀理解,但它也帶來了對於外國人而言始終含糊不清的不幸後果。鑒於“中國夢”深深根植於歷史——尤其是中國對歷史的解釋可能完全不同於日本或美國對同一段歷史的解釋,在對“中國夢”的認知上,中國不可避免地與外國人產生分歧。
這種存在於不同國家之間的歷史認識的差異造成了認知的隔閡。這些不同的歷史記憶已經造成了中國與它的某些鄰國在主權問題上的誤解。例如,對菲律賓和越南來說,中國有關其對南中國海島嶼擁有主權的歷史證據應該優先於現代國際法的要求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於是,這兩個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的主權要求以及捍衛這些要求的努力純屬狂妄,並由此證明中國是一個修正主義的強權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