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就是“靠天吃飯”
精密儀器測得的大量數據表明,經過近一百架次繞艦飛行和觸艦複飛,飛行員技術水平和狀態都已調整到最佳,試驗試飛指揮部決定,16日開始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
清晨,我走出封閉的住艙,到甲板上呼吸新鮮空氣,卻見海天一片混沌,濃濃的海霧將遼寧艦重重圍困。上午10時,天氣仍沒轉好跡象。在走廊上叫住一名艦員,帶著找到氣象中心會商室,見兩名值班軍官正在處理剛接收的衛星雲圖。其中一位叫劉寒的女預報員指著雲圖說:“你看,受高空槽及弱冷空氣共同影響,訓練海區未來2到3天均有霧,並將出現降水過程。”
劉寒這番話,生澀的專業術語讓人似懂非懂,卻明顯感到了一股“寒意”:這意味著未來幾天艦載機都無法飛行。
說起航母氣象保障,遼寧艦水文氣象保障室林繼配主任坦言“壓力山大”。林主任幹海洋氣象保障出身,海洋氣象保障海區範圍大、氣象要素預報精度要求沒那麼高,而航母不僅要求海洋氣象保障,更需要精確的航空氣象保障,觀天測海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發生海上氣象突變,對母艦平台或許沒什麼大礙,但對飛行中的戰機則有可能是致命的。”林繼配說,將來中國航母駛向遠海大洋,對氣象保障要求會更高。
正說著,進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兵,他叫焦雲濤,是海軍飛行學院航空氣象保障專業副教授。此次,他攜帶了新研製的海區雲霧預報系統出海進行驗證。他透露,該系統能夠預報任務海區能見度,準確率達90%,即將在遼寧艦落戶。
飛行部隊有“靠天吃飯”的普遍說法。對此,我請教焦教授怎麼看?他打了個形象比喻:“如果把飛行比做開車,氣象條件就是道路上的紅綠燈,你必須遵循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否則就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如此看來,“靠天吃飯”也是客觀規律的總結。既然天公不作美,就耐心等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