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印度已能自主建造6000噸的“德里”級驅逐艦、5000噸的“什瓦利克”級護衛艦等現代主力戰艦。依照印度海軍的發展規劃,未來新添置的145艘大中型艦艇中,超過一半都將由本土企業建造。印度軍船企業還在謀求積極“走出去”,例如向毛裡求斯提供大型巡邏艦,向斯里蘭卡海軍提供大噸位炮艦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軍船業仍存在諸多痼疾。例如印度大部分造船廠基礎設施陳舊,場地面積太小。2011年,為了把船塢讓給其他船舶的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曾在沒完工的情況下被強行“下水”。此外,印度國內工業的系統配套能力有限,關鍵設備基本依賴國外進口,一旦出現問題,必須等待外國技術支援。《環球時報》記者曾登上訪問上海的“什瓦利克”號護衛艦,發現來自多國的設備雜亂地擺放在狹小的空間裡,電纜走向也極不規則。而且建造同等噸位的戰艦,印度的造船周期是日本的三倍,建造工時是日本的十倍,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建造“准航母”“出雲”號只需兩年,而印度僅僅是建造一個航母船體就耗費將近四年時間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