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共同富裕既體現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也體現了社會生產關係運動的內在要求,深刻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對立統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這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面準確理解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對辯證關係。
長遠追求與短期目標的關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可以說,“富裕”代表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旨在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共同”代表社會主義先進生產關係,旨在發揮基本分配制度的作用,在追求公平中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但我們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要有充分估計,必須保持歷史耐心,不能超越實際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所謂“等不得”,就是要根據現有條件大有作為,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分階段分步驟不斷扎實推進,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所謂“急不得”,則強調了實現共同富裕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超越歷史階段,不能把共同富裕的長期目標短期化,違背客觀經濟規律,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和目標,做出難以實現的承諾。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就是考慮到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選取部分地區先行先試、作出示範。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因此,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既強調盡力而為,又突出量力而行。
物質與精神的關係
我國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既包括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富裕,又包括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富裕,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豐盈的多維度富裕。堅持物質和精神相統一的共同富裕,就是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一方面,共同富裕立足於物質富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財富的富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只有物質財富不斷積累,才能為精神富裕提供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蘊含著精神富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離不開精神富裕,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設可以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對質量的要求也更高。我們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應該是涵蓋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富裕。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從人的需求方面闡釋了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促進共同富裕,既要不斷增加物質財富,又要實現精神富有,追求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