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888號新型補給艦。(資料圖) |
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是海軍適應未來海戰需要組建的新型艦艇部隊,擁有補給艦、偵察船、救生船、油船等多種型號的艦船,擔負著油水、物資、維修、救生、醫療等綜合作戰支援保障使命。該支隊官兵瞄准未來海戰場,著眼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大膽探索作戰支援保障模式,作戰支援保障實現了由單艦向多艦、由單一向綜合、由一般海况向複雜海况的跨越。
黃海海域,風大浪高。一場海上作戰支援保障演練正在進行。突然,我2艘驅逐艦作戰“受損”。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艦艇編隊立即趕赴指定海區,對戰損艦艇進行損管支援、裝備搶修,戰艦很快恢複戰鬥力。現場指揮的支隊長呂永平向記者介紹,這次演練是海軍作戰支援艦部隊組建以來,首次舉行的成建制遠程綜合保障演練,檢驗了作戰支援編隊機動支援保障的能力。
目標,在瞄准實戰中確立
2005年夏,組建不久的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海上“亮劍”,組織了旨在檢驗海上作戰支援保障能力的實兵實裝演練。
“海戰”打響後却情况不斷:補給艦授油接口與受補船型號不相匹配,補給無法進行;拖船對“戰損”艦實施牽引,折騰了兩個小時硬是連不上……由于保障技能單一、手段落後,受損艦艇在規定時間內未能恢複戰鬥力,不得不退出海戰場。
這次演練對傳統的碼頭保障、近海支援等保障觀念帶來沖擊,這引起支隊黨委“一班人”的深思。未來高技術條件下海上作戰樣式複雜,以往按部就班的被動保障、固定保障、概略保障等傳統模式,已明顯滯後于未來海戰的需要。針對未來海戰特點,創新支援保障模式已成爲當務之急。
目標,在瞄准實戰中確立。該支隊著眼于現代海戰場的特點,重新確定了“由靜態向動態、由近海向遠海、由平時向戰時”轉變的保障思路,建立起精確、快捷、高效的新型海上保障模式。他們從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入手,一是組建了救、油、運、拖等多種型號艦艇的海上綜合保障群,按照擔負的不同使命任務,將編隊分爲援救兵力群、補給兵力群、搶修兵力群,以群爲單位對戰鬥艦艇實施各種作戰支援;二是創新組訓模式,加强複雜海况下綜合演練,探討作戰支援編隊海上保障訓法、戰法,爲全面形成海上綜合保障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硬功,在貼近實戰中磨礪
有人說,支隊的碼頭就像支援艦船的陳列館。放眼軍港,各種支援艦只多達幾十種,多型艦船混雜,給指揮、組訓帶來不小困難,也給海上支援保障提出了新課題。爲使訓練與未來海戰接軌,該支隊黨委連下了3步棋。
强化使命課題訓練。支隊提出以提高使命課題訓練質量爲出發點,以探索適應未來海戰要求的新戰法爲主綫,加大複雜條件下遂行任務的訓練力度,突出救生、偵察、援潜、補給等重點課目訓練,探索采取電子幹擾、島礁掩護、無綫電靜默等措施,提高艦船海上生存能力;把各保障群拉到不同海區,實施夜間島礁區補給、晝夜多方向綜合補給等20多個高難課目訓練。
加强聯合保障訓練。在單艦船訓練的基礎上,支隊針對未來海上綜合保障的需要,將不同型號、不同類別的艦艇編成不同的支援保障戰鬥群,分別針對不同的戰場需求進行混合編組和訓練,使混合艦艇編隊攥指成拳。他們堅持貼近實戰需要,與作戰艦艇部隊聯合開展錨泊幷靠補給、航行中縱向補給,對戰損艦隔艦滅火支援等課目演練。
設置複雜戰場環境。他們按照“背景設計貼近實戰、內容難度貼近實戰、節奏强度貼近實戰”的原則,精心組織陌生複雜海區、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錘煉艦船應對複雜情况的能力。該支隊專門選擇霧天、夜間和風浪等戰場環境,把編隊拉到狹水道、島礁區、陌生海區,進行測定艦艇運動要素、戰鬥准備部署轉換、靠離錨漂泊船等課目訓練,提高了海上綜合保障能力。(來源:解放軍報)
保障,在出航護航中檢驗
作戰艦艇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對于支援保障部隊來說,却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基于這樣的認識,支隊提出,以實戰標准對待平時每次保障和訓練,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完善新訓法和新戰法。
去年初夏,一道緊急命令傳到該支隊:正在某海域執行任務的我艦艇編隊急需補給。該支隊支援保障編隊立即解纜出航,從不同方向同時爲戰鬥艦艇進行油、給養補給,支援保障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該支隊將平時補給與戰時保障接軌的又一成功探索。
組建之初,該支隊訓練大多按預案實施,注重單艦船基礎課目訓練,而對艦船綜合保障訓練不够。隨著軍事訓練轉變,支隊决定以探索適應未來海戰的新戰法爲主綫,將平時保障與戰時保障接軌。他們依據未來海上作戰支援保障任務,將救生、偵察、援潜等重點課題,融入平時的保障與訓練中,做到平時保障一次,戰時保障能力提高一步。
平時保障與戰時保障接軌,使戰時保障可能遇到的難題顯現出來。爲此,他們針對保障難題組織人員攻關,先後破解了數十個作戰保障難題。近年來,該支隊先後20餘次將支援艦船拉到大海深處,與保障對象同步進行海上作戰支援演練和考核,探索出8種支援保障戰法,作戰支援能力實現了由單艦向多艦、由單一向綜合、由一般海况向複雜海况的跨越。(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