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嚴格意義的艦種定義,037IG和037II應屬於巡邏艇,也就是說022才是繼021和024之後我國第二代真正意義的導彈艇。037 IG和037 II在完成應急使命後,由於海軍裝備體系中沒有為其留下充裕的一席之地,也就不可能出現後來者。022則是為了填補021和024大量退役後留下的裝備體系空白而建造的,因此才會如雨後春笋般建造了數十艘技術之謎。現在,我們已經揭開了罩在022身上的第一層面紗,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第二層:022難道是“新瓶裝舊酒”的尷尬產物?時代發展了,我國海軍為何依然固守原有裝備體系而不惜重金打造一支“二代黃蜂”艦隊?
如果單從021和024繼任者這一角色來看,022確實很像“新瓶裝舊酒”的產物。但是繼續分析下去,就會發現事實并沒有這麼簡單。下面,筆者將采用“排除法”揭開這第二層面紗。
第一種可能性:022是與021、024一樣的反艦導彈艇,很可能用於打擊航母編隊。如果僅從022型隱身導彈艇的“殺手鐧”色彩考慮,提出這一可能性也不無道理。在冷戰時期,面臨美蘇強大航母編隊的威脅,快艇集群是當時我國海軍最主要的抗擊手段之一。我國海軍將4~8艘導彈快艇與1艘中型驅逐艦編組,組成一個“飽和攻擊”集群。一旦與美蘇爆發海上衝突,在海軍航空兵的掩護下,由空中支援機群糾纏住敵方的艦載機群,數個這樣的“飽和攻擊”集群從不同方向高速逼近敵方水面艦隊,伺機發射反艦導彈。
以上這種作戰模式針對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美國航母編隊也許有效。在此之前,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如“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以及“佩裡”級護衛艦均不具備抵禦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能力。加之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機分工繁雜,對付多個方向上的“飽和攻擊”集群有可能力不從心。自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驅逐艦等“宙斯盾”艦的下水服役,美國海軍艦隊抵禦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能力大大增強,F/A—18戰鬥攻擊機家族的服役更使其在防空和反艦、反導等方面游刃有餘。
如今,如果還要采取導彈快艇集群與大中型水面艦艇結合的方式,配合海軍航空兵打擊美軍航母編隊,必然收效甚微。以典型的美軍雙航母編隊為例,其擁有約120架“大黃蜂”系列戰機;執行反艦任務時,其中70餘架F/A一1 8C/D戰機前出至700公裡,配合各種對海精確制導彈藥可對任何一支水面艦隊實施毀滅性打擊;餘下50餘架F/A一18E/F戰機可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攔截空中機群,同時也具有相當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況且美軍航母編隊在面對具有強大空中機群及海上艦隊的國家時,離岸距離不會小於300海裡(約555公裡)。如此遠的作戰海域,對於022這種排水量不到300噸導彈艇,確實是對其續航力的極大挑戰。
目前,隨著我國海軍航空兵裝備不斷更新,“飛豹”A、蘇一30MKK和轟6改進型戰機的服役,我軍空艦打擊能力已有長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研制一種較為傳統的隱身導彈艇,還不如發展新型空艦導彈的作戰效能更高。我國現在已經擁有一個僅次於俄羅斯的龐大反艦導彈家族,從老式的“上游”、“海鷹”系列,到絕對主力“鷹擊”8、“鷹擊”6系列,再到新銳“鷹擊”7、俄制“日炙”以及“鷹擊”91、 “鷹擊”12,可謂高中低、亞音速超音速盡全。在這種情況下,再去發展一種高度隱身海上輕型平台以增強我國水面艦隊的反艦實力,實屬畫蛇添足。因此,筆者認為022并不是一艘專門的反艦導彈艇,甚至其作戰目標都有可能不以大中型水面艦艇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