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事,使發動機問題造成今日局面原因很多,從使用起來後講:
1、在抓“飛豹”飛機研製的同時,對發動機抓的十分不力,沒有在已有的基礎上加速國產化研製工作。如能在1979年下半年分兩批裝出4台發動機,並於1980年2到5月在英國試車合格後接著幹下去,既省錢又搶了時間,還能成為推動飛機研製的動力。這實際是自身斷線,完全是領導者決策的失誤;
2、遠在80年代末期,國防科工委謝光副主任提出對斯貝發動機是“一用、二修、三化、四改”的方針,當時大家都擁護,努力工作。在1990年12月第四次現場辦公會定部分國產化工作從1991年開始幹,但由於經費不足,進度一拖再施,使全面國產化工作也推遲了。現在看當時對發動機下的決心不大,如能果斷決策進行全面國產化,是能扭轉今天的被動局面的。四平八穩、循序漸進的安排,使一些人對斯貝全面國產化的信心減弱,對“飛豹”發動機下一步發展猶豫觀望。空軍對有關部門熱火朝天的飛機研製工作遲遲不提要求,按兵不動,就是看著發動機怎麼辦?有人說。當時沒有錢。實際空軍列裝就會有錢投進來;
3、有歧見的干擾。斯貝發動機是“飛豹”飛機國際、國內條件最佳的配套項目,發動機本身是有些落後,但與飛機很匹配,保證了飛機總體優越性,尤其是低空作戰性能好,有些人想換高性能發動機,實際都是不切實際的。可是在軍方和工業部門內都有些人反對斯貝,強調這個發動機人所共知的落後面,也阻礙了早日拿到國產化的發動機;
4、我們對斯貝國產化工作的複雜性估計不足,認為已有“很好”條件,容易抓上去,事實是碰了壁。總結過去的經驗,現在要排除干擾下大力氣抓斯貝發動機國產化,爭取兩年內拿到手。“飛豹”經進一步改進後是空、海軍新一代裝備,能用上20年。
斯貝發動機可能阻礙飛機批生產,影響部隊裝備,做為機關主管這個項目研製工作的我早已預知,並不斷向各有關方面匯報反映,寫了專題材料。此外還擬做兩手準備,既盡力促成國內生產也不放棄國外的途徑。在1991年5月去英國羅羅公司探討超一7飛機動力RB一199時,有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英國空軍退役的F一4H飛機裝的斯貝發動機的有關事宜,英國人說他們通過檢修分別給出300、500、700d',時剩餘壽命這點吸引了我,認為可以考慮引進這些發動機。我得到王昂副部長的支持,與英國人就此談了好幾年,但由於某些人員反對而未能實現。至今我仍然認為,這條路是補救“飛豹”飛機生產不斷線的雖不高明但切實可行的辦法。
這裡再強調一下,在1993年國防科工委第七次現場辦公會時,由我起草,以國防科工委張國治局長、海裝飛機部徐甘泉部長我們三個人的名義作了“統一認識,狠抓‘飛豹’定型,加速裝備部隊工作”的書面發言,其中提出發動機國產化是當務之急!可是這個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較好的解決,以致新生產的飛機已無發動機可用了,令人遺憾。
在發動機問題中,還有一件事令人難忘。1994年初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建議:先裝前蘇聯米格一29飛機的PⅡ一33發動機,以後再換裝由624所研製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該建議得到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同意,後來因海軍和工業部門都認為行不通,由總參裝備部於1994年7月25日_27日在南苑空軍後勤部招待所開專家會討論“飛豹”飛機改裝中推發動機問題。會上海軍、軍科院、國防大學的教授專家們都一至認為:“飛豹”飛機總重量噸位適當,雙人、雙發、中等展弦比、中等後掠角布局很好,作為能對地、對海、對空作戰,載彈量大,功能多的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很適合未來實戰要求;要求盡快、盡早、盡量多生產這種裝備可靠性高、低空勝能好的斯貝發動機的飛機。重新研製的中推周期可能要很長,所以實在行不通,此事也就作罷。關於過渡用前蘇聯米格一29的PⅡ一33發動機問題,會上也說一下,主要是推力小不能保證飛機的性能,且改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改後的試驗工作也很多,需要重新進行定型試飛,僅此也就無法再多論證了。為了扭轉這種混亂局面,海軍和工業部門主管人員所進行的工作是千言萬語說不盡的,最終領導上同意仍裝斯貝發動機,飛豹“換發”的風波就算平息了。
“飛豹”裝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發動機,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以及後來到部隊試用並承擔“9910”任務都證明是成功的;堅持不換發的大方向已經並且將繼續證明是對的。總之,沒有成熟的發動機是不能換的。由於大方向定了,在飛機研製、生產不斷發展,急需更多發動機的時候,還是下決心購買了英國退役的“堪用”、“堪修”的斯貝發動機近80台,實際能使用的發動機55台,以應國產渦扇9沒出來前的急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