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點評中國空軍“短板”
《世界新聞報》報道,中國空軍建軍60周年來,取得的進步是顯著的。不過也有媒體認為中國空軍還有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航空發動機研發領域相對薄弱,並缺乏大飛機平台。
大飛機和航空發動機領域一直都是中國空軍發展的“短板”。早在2008年,就有俄羅斯媒體透露,由於原先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的伊爾-76運輸機生產廠停產,導致俄方無法按時履行於2005年9月份簽署的有關向中國提供34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和4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據烏裡揚諾夫斯克飛機製造廠消息人士透露,該廠最早也要等到2010年12月份才能恢復伊爾-76和伊爾-78的生產工作。這使中國空軍和航空業感受到了在大飛機方面“受制於人”。
中國戰鬥機也曾長期受“心臟病”困擾。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馬克.戴維評論說,中國過去對發動機的認識存在誤區,沒有意識到“動力先行”的重要性。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也曾指出,中國的“太行”發動機基本與俄羅斯20年前投產的AL-31F相當,有些方面還達不到後者的水平。中國下一步會將發動機的技術突破口,放在核心機的預研和試驗、耐高溫輕質合金材料、全權數字化控制系統以及矢量推力技術上面,同時繼續提高“太行”發動機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針對大飛機短缺和航空發動機技術薄弱這兩大難題,中國航空企業不斷完善“昆侖”、“秦嶺”、“太行”等系列發動機的同時,又啟動了C919“國產大飛機”項目,在這兩個領域奮起直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