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事故頻發 美軍F-22到底怎麼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3 15:23:27  


 
  高新裝備的發展要重視高性能與高可靠性的統一 

  從武器裝備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之間始終存在一定的矛盾。一開始,美國空軍對F-22的定位就過高,要“全面掌控21世紀的天空”,要“在未來20年沒有對手”。因此,對F-22提出的指標過高、性能過全,顯然這種“高、大、全”的設計理念和性能要求導致其必然存在潛在的重大技術風險。 

  為了打造一個全能的“空戰神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把超過1000份轉包合同發包給40個州的公司。這個龐大的攤子使它很難對眾多公司的生產和進度進行嚴格的監管,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監管漏洞,這也導致研發費用不斷“膨脹”,許多國會議員甚至只是在為他們的轉包商辯護,而不是從F-22的性能來考慮問題。 

  同時,片面追求高性能帶來的另一個弊病就是沒有通盤考慮後續的使用和保障費用,直接導致“用不起”。美國國防部的測試報告顯示,F-22每飛行一小時就要接受30個小時的保養,使每小時飛行費用達到4.4萬美元,而其前身F-15的每小時飛行平均費用是約3萬美元。甚至F-22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透明座艙蓋也出了問題,2006年曾使一名飛行員被困數小時。根據使用情況看,其壽命只有18個月,每超過18個月的飛行時間,座艙的隱身性能就會失去。18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座艙蓋可謂代價高昂。 

  而美軍從F-22身上得到的教訓到了F-35身上,就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為了削減成本,F-35實際上在隱形能力、靈活性和高速性方面都打了不少折扣。按照美國空軍未來的作戰模式,F-22突破敵方防線後,大批F-35應隨之跟進。但如果沒有F-22的“破門”和保護,F-35基本沒有在空戰中獨立作戰的能力。 

  以上事實告訴我們,F-22和F-35並不是四代機的成功樣板,相反倒可能是反面教材。我們如果在第四代戰鬥機的性能指標、氣動布局和結構設計上盲目跟隨美國的腳步前進,其結果可能是東施效顰,投入很大,收獲的可能只是性能難以與對手抗衡卻又失去自身特點的裝備。我們應該以特點取勝,利用性能上的“亮點”求得整體戰鬥力的突破和躍升。(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