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網上流傳的中國空軍地下掩體圖片。 |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環球網消息:據俄羅斯軍事評論網報道,中國空軍大約建有40個地下航空基地,切實確保能夠承受敵方大規模空襲的獨一無二的優勢能力。敵人要想摧毀或者哪怕暫時癱瘓這些地下機場,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大量使用超強威力的高精鑽地彈藥。
俄媒稱,由於中國空軍地下基地非常隱秘,機場內的動向很難被敵方衛星、空中和地面觀察設備發現,因此能在衝突期間或者衝突直接來臨前夕,秘密完成戰備工作,隨時準備執行戰鬥任務。據稱,中國大型地下掩體內至少可容納1500架作戰飛機,如果不是只在主隧道內停放飛機的話,甚至可能更多。總容量超過了中國軍隊現役現代化戰機的總和。從戰略層面上講,地下航空基礎設施能保證中國軍隊對抗敵方,甚至是美國的密集打擊,避免本國戰機在地面被敵軍摧毀,從而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強敵,一旦企圖對中國軍隊戰機造成決定性的打擊,就必將陷入持久消耗戰。
俄媒稱,中國地下航空基礎設施生存能力非常驚人,但它並不是美軍內部圍繞新一代重型轟炸機研發問題長期爭論的焦點,儘管這種飛機的部分使命可能就是摧毀中國地下航空基礎設施。為此,美軍新型轟炸機必須具備相當強的生命力,必須能夠滲透到中國防空系統防區內,才能把重型鑽地炸彈投送到目標上空,否則必將陷入漫長的消耗戰。
俄媒稱,與其他強國空軍相比,中國空軍獨一無二的特點之一就是廣泛使用地下機場或超級鞏固掩體。從公開媒體和美國偵察衛星照片披露的情況來看,中國地下機場至少有40個。從歷史上看,為了盡可能地保證本國飛機和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不被敵方空襲摧毀,瑞典、瑞士、朝鮮、前南斯拉夫國家和阿爾巴尼亞空軍曾經使用過地下機場。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通常是在技術裝備上無法與潛在威脅抗衡的條件下,作為被動防禦方,希望盡量保護作戰機群,保留空軍實力。
深藏地下的基礎設施在二戰期間也非常有生命力,當年德軍曾經建造了無數地下生產線,生產戰爭必需品,包括彈道導彈、殲擊機等。這些地下設施有效承受了盟軍非制導彈藥的狂轟濫炸。1945年核武器的出現及其能在中低空引爆的威懾作用,引發了40年代末和50年代各國對超強防護掩體和地下機庫的濃厚興趣,特別是在西方和華約不斷擴充核實力、通過核武器使用學說之後。研究表明,地下掩體是有效應對核爆破威脅的非常可靠的被動防護方式,能減少核爆產生的衝擊波、熱輻射、電磁脈衝和中子流的破壞後果,同時保證對飛機進行必要的維護,完成加油、掛彈等戰備任務,防止輻射沾染物侵害,保證飛機和人員免遭敵方生化武器殺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