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是一回事,實際應用到底怎樣?他到工廠進行實際改裝。由於沒有專門經費,只能加工一塊火炮加速機模板,成敗在此一舉。試驗開始了,他的心也跟著提到嗓子眼兒。二百發、五百發、八百發,一直打到一千發!他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臉上露出成功的笑容。這項成果後來被海軍裝備技術部正式采納並投入生產,而這份成功的喜悅也連同他21歲的青春年華一同載入《當代中國》叢書“海軍卷”!
這次硬碰硬的實踐使邱志明懂得了,“身為海軍人,要有海軍心。作為一名海軍科技幹部,只有站在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的沃土上,才能茁壯成長、葉茂根深。”
艦炮,曾經是海軍艦艇的主要攻擊武器。但隨著艦空導彈和反艦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應用,艦炮武器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於是,一場關於艦艇上要不要裝炮,以及裝什麼炮的爭論日益激烈起來。以英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甚至提出極端觀點:“現代軍艦可以不裝艦炮,艦炮可完全為導彈所取代。”
我國也有不少人認為:在現代兵器家族裡,艦炮頂多算個看家的“打狗棒”。可艦炮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邱志明卻透過戰爭迷霧,看到了火炮這個“戰爭之神”在未來戰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艦炮是集機械、電子、液壓、光學於一體的綜合體,也是世界各國海軍裝備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艦載武器之一,只要發奮創新,就能讓‘打狗棒’硬邦邦!”
在邱志明的書架上,擺放著一本厚厚的,已經發黃的大部頭。這是1985年海軍匯集10名編委編制的“艦炮武器系統射擊效力評定”41項系列標準。除了邱志明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外,其他9名編委都已經是德高望重的知名專家學者。在41項標準中,20多歲的邱志明參加了10餘項標準編制起草任務。他一邊虛心向前輩們請教,一邊沒日沒夜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20多年來,這一系列標準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論證的算法以它為依據,試驗基地試驗以其為參照,地方工業部門用它來優化確定總體方案,院校教材以它為藍本,研究所培養研究生也開設了這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