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型空軍
鑒于空中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特殊地位,西方對解放軍空軍的關注由來已久。或許因爲空軍是最具技術含量的兵種,因此,西方媒體在報道解放軍空軍現代化建設方面始終集中在技術領域,幷以此揣測解放軍空軍的發展方向。《簡防》在對中國公布的新版國防白皮書進行解讀後認爲:在經曆了長達20年臥薪嘗膽後,隨著中國航空工業推出一批新一代戰鬥機、偵察機和預警機,解放軍空軍終于向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這些新式武器的到來將使空軍“加快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提高空中打擊、防空反導、預警偵察和戰略投送能力。”
而美國權威防務類期刊《空軍》雜志也援引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一大批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的退役,爲解放軍空軍平穩地裝備第四代國産和進口戰鬥機鋪平了道路。2006年,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部隊所擁有的戰鬥機數量從3400架下降到2300架。解放軍已將戰鬥機、100個地空導彈基地和16000門防空火炮有效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囊括陸、海、空、天的四維防空網。“解放軍防空部隊已由以往對軍事、工業和政治等核心目標的定點防禦,逐步發展成新型攻防作戰一體化的防空體系”,而且“其打擊目標已超出了中國的領空範圍,能有效打擊敵方基地(包括航母)和後勤補給,進而削弱敵方的空戰實力。”
2007年初亮相的殲-10依舊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簡防》爲殲-10下的評語是:新一代中國國産戰鬥機的頂尖之作,性能可與美國F-16升級型媲美。《簡防》的專家團認爲殲-10在未來20年時間里將會是解放軍空軍的主力戰機,也將成爲解放軍軍購計劃的重點。它將與200多架蘇-27/殲-11、100架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以及殲-8II一起構成解放軍空軍的核心力量。美國國防情報局顯然也支持這一觀點,他們估計,解放軍空軍未來所需的殲-10戰鬥機數量將達到1200架。
對于解放軍空軍裝備的大量俄制戰機,《簡防》的專家認爲,蘇-27的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執行空戰任務,因此只能用無制導航彈進行對地攻擊。爲彌補對地攻擊能力的薄弱,中國才在近年引進了蘇-30多功能戰鬥機。蘇-30的作戰半徑爲960英里,經伊爾76空中加油機爲其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後,作戰半徑能够增加到1560英里,而經過兩次加油後,其作戰半徑可達2100多英里。因此,經過兩次空中加油後,一架從中國內陸起飛的蘇-30戰鬥機不僅完全具備對關島、印度洋進行空中打擊的實力,而且還能有效對南中國海海域實施空中監視。蘇-30的服役對于中國建立一支進攻型的空軍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空軍》雜志則認爲,盡管解放軍空軍大力發展進攻性的對地打擊能力,但現階段注意力的焦點都集中在了多功能戰鬥機上,似乎對轟炸機的發展重視不够。JH-7雙座戰鬥轟炸機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對地攻擊機,中國空軍共擁有40-50架JH-7。空軍還將少量采購一批由西飛公司生産,可執行海上打擊任務的升級版殲轟-7A戰鬥轟炸機,目前已裝備了一個航空團。西飛公司目前也在繼續生産轟-6轟炸機(俄制圖-16的升級版),幷做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其能够執行遠程導彈發射和空中加油等多種任務。
對一支肩負進攻任務的空軍而言,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和運輸機構成的支援力量必不可少。《簡防》指出,中國的空中預警機研制進展極爲迅速。“空警-2000”預警機是由陝西飛機制造公司的運-8運輸機改裝而來的,該預警機安裝了俄制A-50預警機上的預警控制系統,不僅具備空中早期預警控制功能,而且還可執行情報搜集和海上監視任務;在戰略運輸機方面,由于中國國內不具備生産大型運輸機的能力,解放軍只能從俄羅斯引進戰略運輸機。200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一份軍購協議,購買34架伊爾-76MD重型運輸機和4架伊爾-78加油機,使得解放軍的運輸機隊(現有18架伊爾-76MD)又得到了進一步擴充。然而,負責飛機組裝的塔什幹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由于缺少足够的零部件和人力資源而無力完成如此龐大的訂單,而且盧布匯率的上漲,也使得這批軍機的成本已經超出了該協議的原定價格。這些負面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協議執行舉步維艱。但俄羅斯已經承諾將會履行原合同內容。
《簡防》專家提莫西·胡還認爲,中國航空工業的研發部門正在加緊研制J-X戰鬥機。沈飛已率先提出了方案,幷且已經通過風洞測試。J-X是一種裝有兩台WS-10發動機的隱形戰鬥機,也是中國“十一五”國防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J-X戰鬥機研制計劃一上馬,便獲得了軍方和政府高層的全力支持。而由于俄羅斯一直比較熱心于讓中國參與其第五代戰鬥機的研制,因此J-X也將從俄羅斯的技術援助中受益斐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