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都市圈”的防空布勢
隨著我國S-300等先進防空導彈武器的普及和“紅旗2”等老舊導彈的淘汰,我國的整體防空布勢已經從目標防空爲主逐步過渡到了大區域防禦爲主的時代,但隨著空襲力量的日趨複雜,防空力量不但要具備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對抗能力,而且要具備反導、反隱身、反巡航和反無人機等多種能力。這都對我國防空布勢進一步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地防空與機動防空結合,擴大防禦區 在目前階段,我國防空布勢仍是以要地防空爲支撑的區域防空態勢。我國“沿海都市圈”的防空基本采用了以環形混合部署,形成飽和設防的中央火力圈。就是將防空兵力兵器圍繞核心大都市等要地成環形配置,構成高中低、遠中近相結合的高密度的多層防空火力圈。例如,從國
外公布的情况來看,我國北京和南京等地基本是在距城市150~200千米範圍內,建立了2~3層防空火力部署。其中外層以S-300等遠程地空導彈爲骨幹,幷和中小口徑高炮混合組成;內層以“道爾”等中近程防空導彈爲主,幷以各種型號的小高炮和空中設障系統重叠組成。在主要方向的外層與內層之間,以“紅旗7”等中近程低空導彈和高炮混合組成加密層,以加强該方向的防空火力。
而在相鄰“沿海都市圈”之間則基本是以散點式部署,形成守點控面的外圍火力網。就是爲了掩護防空中央火力圈外的廣大地域,從總體上統一確定諸要點,幷部署防空兵力兵器,在整個地域上形成分散的點面結合的防空部署,使防空火力既突出重點,又兼顧縱深。這些要點部署範圍廣、陣地建設選擇餘地大,一般都建設在敵空襲兵器容易標識和突防的隘口和水系分支點,可對超低空突防的飛機和巡航導彈進行伏擊。同時,中遠程防空導彈還可根據威脅方向在衆多中央火力圈內外機動,加强重要方向的防空力量,在多層嚴密部署的防空火力掩護下,適時向敵來襲方向的東部海區和台灣海峽方向縱深發起進攻。這種虛實結合的防空態勢,可將“沿海都市圈”的實際防空區域擴大2-3倍,有效彌補防空火力無法完全覆蓋沿海經濟帶的問題。
建設近海防空區,延伸防禦縱深科索沃戰爭中,盡管南聯盟采取了多種防空措施,但由于其固守國土,而沒能從源頭上遏制北約海、空聯合空襲作戰行動,最終還是遭到了巨大損失。因此面對强敵超强的對陸打擊能力,海上方向已經成爲國土防空的主要方向和主戰場,只有在海洋方向擴大防禦縱深,將“以陸制空”結合“以海制空”,從源頭上削弱敵空襲作戰能力,才能减少敵空襲造成的損失幷爭取主動。
應該看到,我國未來國土防空基本上是“先海、後空、再陸”的梯次防禦模式。因此“近海防禦”力量不能僅局限于自身防空保障,要針對敵海上制陸作戰,及時前置近海部署,建立我國土防空的“前沿陣地”。在我近海或更遠的海域,積極開展海上機動攻勢作戰,對敵近海空襲艦艇進行成懾、遲滯、攔截、驅逐和摧毀,阻止敵在我近海某一重要方向的存在。盡可能從空襲源頭一一海上平台“遮斷”敵對陸打擊火力,從海上構築可靠的國土防空屏障。如果我海軍能首先在近海海域或更遠的海域,控制住來自近海方向的敵空襲制陸艦艇兵力,則可以使我國土防空縱深向敵推進幾百甚至上千千米,使我岸基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隊防空預警時間提前幾十分鐘,從而大幅减輕我陸上諸軍種反空襲作戰壓力。例如,如果在岸上遠程防空導彈力量的掩護下,我防空艦可以機動部署到距離海岸綫100千米以外的海區,而多艘防空艦可以形成正面寬近500千米,縱深300多千米的防空區。如果能够建立以航母爲核心的近海防空力量,則可以將防禦縱深有效延伸近千千米,幷可在我國40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內機動,形成“近海反空襲制陸遮斷”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近岸和近海縱深防禦的需要。可見,即使在現行“近海防禦”戰略指導下,大型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也是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