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為重點,自主創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記者:中國改革開放後軍隊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忍耐期”,裝備發展也是如此。從什麼時候起中國武器裝備又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徐焰:1999年5月美國以“誤炸”之名空襲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同年李登輝又拋出“兩國論”,這都極大地激怒了中國軍民。由於這時的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有了較為雄厚的財力和科研基礎,可以說武器裝備的發展就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三個重要階段,即各個重點項目都立足於自主研發,並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去年我國的國民產值達24.6萬億元人民幣,按匯率合3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遜於日本、德國而居世界第四。按世界銀行的“平價購買力標准”計算,中國從2001年起實際國民產值就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去年中國公布的財政收入為5.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7400億美元,雖還遠低於美國的2.6萬億美元,卻已居世界第二(日本、德國去年的財政收入都相當於5 000多億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目前已達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位。今年我國公布的軍費開支為4177.69億元人民幣,按匯率可折合600億美元,居於世界第三。應該說,我國武器裝備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再是資金困難,而是一些重點項目的科研水平仍與世界強國有相當差距。
記者:近年來美國為首的西方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蘇聯瓦解後的俄羅斯軍工技術因經費不足也日益與西方拉開了差距,這些對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徐焰: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至今仍不肯解除對華軍售禁令,而且還加大了高技術方面的封鎖,至於中俄軍事合作還有繼續發展的必要,卻不可能也不大需要再像90年代那樣大量引進成套項目,中國武器的進一步發展必須重點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
去年,原總參戰役局局長張勝同志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也送了我一本,其中有這樣一段精彩分析:“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能向中國提供武器,但俄羅斯的國防工業正停滯不前,如果在俄羅斯這棵樹上吊死,那麼中國的武器裝備也只能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了。中國經濟遠比俄羅斯有活力,也更有資助國防工業的經濟實力,自力更生,本身就是創造就業機會,讓國防工業煥發青春,為什麼就不做呢?”我想.看了這段話,在強調繼續加強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同時,也必須深入思考一下今後國防工業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