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進入新世紀後,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正進行以信息化為中心的軍事變革,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應怎樣應對這一大潮?
徐焰:中國的發展在新世紀面臨著重要機遇,同時世界上新軍事變革的大潮又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目前,武器威力的體現已超出戰車、戰機和艦艇這些“平台”的本身,而著重依賴電子、信息技術這類“倍增器”。由於過去的國家工業和科研基礎薄弱,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和西方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只有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是兩個能跟得上世界先進水平且令中國人民自豪的強項。國防科研部門發揮自身的強項,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邁向外層空間,“神舟”1號至7號的發射成功,2007年1月進行的反衛星試驗,表明了中國的空間技術僅次於美俄而居世界第三位。
2004年、2006年我國公布的國防自皮書,都提出軍隊建設要以信息化為中心。在這一正確方針指導下,近些年來中國每年都推出一些重大的軍工科研成就,尤其是彌補了過去基礎研究的衆多弱項,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軍用電子、工程物理等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也使中國武器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不斷衝擊高端市場。例如近幾年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FC-1“梟龍”戰鬥機、國產“凱山”防空導彈、“江衛”級護衛艦等重型主戰裝備,都被認為不遜於或接近西歐國家同類產品的水平,價格則要低得多。2004年中國自行研製並開始裝備空軍的殲一10戰鬥機,據國際評論也認為具備國際上“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另外,最近我國推出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和新型驅逐艦、護衛艦的性能水準和列裝速度,在國際軍界都成為重點議論的話題。可以說,中國的武器裝備發展在近十年來又邁上改革開放後的第三個台階,以自主科研不斷縮小著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記者:近些年中國持續增加了國防費,也加大了武器裝備方面的投入,對今後的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徐焰:這些年來我國國防費用的增加,有著國家財力增強和為過去“忍耐期”還債這兩方面的原因。崛起的中國具備龐大的經濟實力,自然應該有保障自身安全的相應軍事實力.那些以武器發展炒作“中國威脅”的人不僅是危言聳聽,而且完全是別有用心。當然,根據信息化的要求,今天的人民解放軍不需要再保持原來那種龐大規模,而是要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精銳之師,武器裝備下一步的發展也重在提升科技含量,主要重質量而不是側重數量。根據目前和今後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解放軍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人們懷著不盡的追思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華大地也是舊貌換新顔。相信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武器裝備的發展也會同步取得更大的成就,從而保障中華民族能够驕傲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來源:《兵器知識》雜志第11A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