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90年代,新軍事變革的潮流撲面而來,西方少數發達國家軍隊已經開始試驗建設數字化炮兵部隊,並初具規模。如何緊跟時代步伐?搶占時代制高點?答案———
為“戰神”插上數字化翅膀
搶占時代制高點,組建數字化部隊是時代賦予炮兵的新要求。全軍炮兵積極貫徹軍委新時期質量建軍和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對炮兵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開始了以“打得贏”為目標的新一輪炮兵訓練改革。
從1995年起,針對未來作戰整體對抗的特點,在炮兵營、群逐步形成快反能力的基礎上,蘭州等軍區炮兵通過開發新軟件和快速定位定向技術,運用數據計算、數字傳輸、數字圖形圖像處理等新技術,先後研製成功了各具特點的師炮兵指揮自動化系統,使戰鬥師全建制、全炮種、全系統的炮兵聯成一個整體,實現了整師炮兵“快反”,提高了合成軍隊首長指揮控制炮兵火力的能力,並創新出與之配套的整師炮兵“快反”戰法,使炮兵部隊整體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理論研究、裝備科研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1997年,全軍在北京軍區初步進行了數字化炮兵群作戰試驗演示,展示出數字化裝備對提高炮兵作戰能力的巨大作用,展示出炮兵向數字化建設發展的前景。在此基礎上,廣州軍區炮兵部隊繼續深入試驗,將“快反”系統擴展為偵察手段多樣、指揮機動靈活、通信組網便捷、信息實時共享的數字化系統,建成了全軍第一支數字化炮兵連,實現了偵察目標、信息處理與輔助決策到末端火炮射擊全程一體的數字化、自動化,使實時偵察目標即時火力打擊的夢想成為今天的現實!特別是自主定位定向、自動修正火炮姿態、自動操作的數字化火炮的研製成功,顯著地提高了炮兵適應高技術條件下作戰要求的“停下就打、打了就走”的能力,使我軍火炮數字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