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書齋,到基層一線呼吸“新鮮空氣”
記者在該院採訪時,正逢機關為3名教授送行:他們即將奔赴某靶場跟蹤見學,熟悉掌握二炮部隊正式列裝的某新型導彈武器。他們是學院今年派出的第三批外訓人員。據學院訓練部提供的數據顯示:3年來,全院共有百餘人次的教員深入一線部隊“當學生”、“取真經”。
要想讓學員學到新知識,教員先得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5年前,學院打破教員隊伍“近親繁殖”的傳統模式,引導教員主動到一線作戰部隊去、到武器研製生產源頭去、到導彈發射現場去拜師學藝。
他們與駐地10餘所高校建立了學習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廣泛開展互派教學名師講課、觀摩教學等活動,每年邀請優秀部隊指揮員和地方名家來院作報告、辦講座,安排20餘名教員到一線部隊代職,組織專家教授積極參加各種軍事演習,熟悉掌握部隊裝備情況,緊跟部隊裝備發展最新動向。
以完善制約激勵機制為突破口,該院將教員“走出去”納入了個人成長進步的“硬杠杠”:教員提拔任用、擬晉升高級職稱的,必須要有部隊代職經歷。近3年來,全院共有52人次擬晉升高職的教員,因沒有代職經歷被否決。“代職、上學,過去是不想去,逼著去;現在是主動去,搶著去。”學院訓練部部長林黎明高興地說。
隨著教員不斷走進演兵場,戰場“明白人”也越來越多。女教授王雪梅先後20餘次參加實彈和演習發射,多次擔任總工程師和各類比武總裁判。她深有感觸地說:“走出書齋步入戰場,視野更開闊了,眼光更遠了,教起學來自然更加得心應手了。”
近幾年,該院教員“走出去”後,不僅增長了才幹,而且有40餘項關於作戰的研究成果獲獎,每年緊貼部隊需求攻克科研項目上百個,成果轉化率超過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