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畫地為牢”,讓最前沿知識進入課堂
記者在該院看到一份特別的《教材送審單》,上面蓋有5個武器研製廠家、一線部隊的印章。教材是學員學習的依據。人才濟濟的院校,為何自編的教材還要到科研單位和部隊“送審”?
學院訓練部副部長薑振誼說,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人才需要掌握什麼前沿知識,他們最有發言權!該院針對導彈武器型號改進情況,組織教員編寫的20餘本教材,都是經過研製單位和作戰部隊審查完善後搬上講堂的。而這些教材中,有10項與新型武器不相適應的內容被删減,增加了近百項最新的前沿內容。
講台上的知識是為打仗服務的,一個單位的智慧總是有限的,不能自己“畫地為牢”,脫離軍事變革需求辦教育。
他們與10多家科研單位和第二炮兵各基地、旅團建立了導彈武器、作戰理論等前沿知識交流機制,堅持在優勢互補、聯訓聯保中合作共贏。3年來,學院專家教授和部隊工程師已聯合編著3大種類9個專業的教材,廣泛應用於院校教學和部隊理論學習。
過去,對於導彈武器裝備的研製“十年磨一劍”。如今,研製新型導彈武器裝備的時間大大縮短,不斷有新研製或改進型號列裝。一些學員剛剛畢業分配到部隊,在校所學導彈型號就已經改進換代了。
為此,學院還專門選派150餘名教員組成型號專家隊伍,通過駐廠進所學習、觀看實彈發射、參加演習等方式,密切跟蹤新型號研製、定型、列裝、生產乃至試驗訓練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前編寫教材,讓學員在校就能够接觸到新型號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