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受油機空中編隊參加閱兵預演。圖中殲-10戰機機翼下掛載導彈。 |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新華社報道,國慶閱兵就是展現一支軍隊的裝備、一支軍隊的士氣、一支軍隊的發展。通過國慶閱兵能夠了解一支軍隊的發展脈絡,領略一支軍隊的歷史進程。新中國成立後的13次國慶閱兵,無疑就是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
陸軍:從“小米加步槍”到信息化跨越
在人民解放軍的四大軍種中,陸軍的歷史最長,從1927年南昌起義起就有了陸軍,20多年後海軍、空軍才誕生,39年後第二炮兵才成立。
“小米加步槍”形象地比喻了新中國創立時中國陸軍以步兵為主體的現狀。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陸軍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騎兵和少量的炮兵、裝甲兵。開國大典上亮相的陸軍武器裝備都是繳獲的武器裝備,出自十幾個國家。當時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功臣號”坦克就是1945年我軍繳獲的第一輛日式坦克。
此後,中國陸軍就開始變革。陸軍的變革在編程上立足兵種合成,在武器裝備上立足現代化。
1954年國慶5周年閱兵的受閱部隊組成,體現了陸軍的發展變化。受閱地面方隊38個,包括步兵、摩托化步兵、騎兵、高射炮、探照燈、坦克、自行火炮、三輪摩托車等方隊。
1955年國慶6周年閱兵,取消了幾次參加國慶受閱的騎兵。我軍騎兵的鼎盛時期達12個騎兵師,在歷史上它是陸軍中僅次於步兵的最大兵種。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是陸軍發展的一次巨大騰飛。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人民解放軍“5”字開頭的新式武器──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9式主戰坦克等紛紛亮相,這些武器都是中國生產的。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是我國舉行的第13次國慶閱兵。受閱的26個陸軍方隊中,有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炮兵、裝甲兵、導彈兵、禮儀兵、航空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