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群龍鬧海”局面
如今,於今年6月通過一審的《海島保護法》終於呼之欲出。該法律草案開宗明義地指出:為了保護海島生態系統,合理開發海島自然資源,維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據海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草案規定無居民海島的所有權屬於國家,並規定建立海島保護規劃體系,分類實施海島保護,還將建立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保護巡查制度。
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呂彩霞指出,近來甚至興起一股“島主熱”,私自占用和開發無居民海島的情況加劇,造成國家海島資源的破壞和資產流失。在幾位受訪專家眼中,這一法律草案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正是解決了無居民海島權屬不清的問題。中國作為海洋大國,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有6900多個,無居民海島占到94%以上。海島保護法草案的出台,將給“島主”們頭上戴上一道“緊箍咒”。
另一方面,由於海島管理牽扯部門多、分工不明確等原因,造成事實上的“群龍鬧海”局面,各自為政、互相推諉等矛盾長期存在。“而這部法律比較清晰,誰監督、誰負責、誰主管都比較明確。”李國強表示。
圍繞《海島保護法》在海洋專家裡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而沿海各地則以積極的動作提前做出了響應。
廈門市對已經受到了侵害的海島進行恢復和生態性的修復,許多措施甚至吸引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垂青。三亞市則優先被列入全國第二批海島管理試點地區,如今在此穿過珊瑚礁石壘成的漁村,面朝著更深更遠的大海,只有輕柔的海浪拍擊聲和風的呼嘯,被三亞灣從北面環抱的這個島嶼似乎仍停留在未開發前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