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進步與局限同存
在近10年中外界最吃驚的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崛起。《簡氏防務周刊》認為,中國空軍的現代化進程,並不只有外界關注的殲-10和蘇-27等少數先進戰鬥機,而是整個空軍裝備在全面換代。報告詳細列舉了解放軍從初級教練機到戰鬥機、轟炸機,以及運輸機和電子戰飛機的更新計劃。文章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空軍逐步換裝現代、遠程和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機的做法,改善了中國空軍防禦和進攻作戰的能力。尤其是各種電子支援飛機的列裝,使中國空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得到彌補。
卡弗里說,“中國自行研發現代戰機的速度相當引人注目,很多戰機和西方的設計不相上下。中國空軍計劃在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服役後10年內,就要實現第五代戰鬥機的首飛,這樣的進步無疑是顯著的”。他還說,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得益於政府的大規模投資,以及其他國家特別是俄羅斯的技術支持。另外,航空部門的革新、技術進步和民用航空向國防工業技術的轉移也相當重要。但卡弗里認為,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的發展有些令人失望,也因此導致包括大型運輸機等一系列項目的擱置。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將繼續依賴外援。
《簡氏防務周刊》稱,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提升中國航空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反過來會促進中國空軍的長期發展。卡弗里說,然而現實是除中國外,世界上軍費開支前20位的國家沒有一個採購過中國軍機,前50位中也只有4個國家採購過中國軍機,這是中國軍機出口的重要制約因素。卡弗里說,中國若想在國際航空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還得進一步發展系統集成技術、航空電子設備、複雜任務系統以及使用復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