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與反制約
事實上從目前公開發表的刊物中,人們已經可以初步了解中國空軍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對當前以及未來空天戰場和空天一體作戰的認識。
以空天一體作戰體系為例,按照空軍工程大學課題組的成果:空天一體作戰體系由全維偵察監視系統、分布式指揮控制系統、一體化攻防交戰系統、網絡化綜合保障系統等組成。
引人關注的一體化攻防交戰系統則分為信息攻防戰系統、火力攻防戰系統以及新機理武器作戰系統。
新機理武器作戰系統則由反衛星衛星系統、定向能武器系統、電磁脈衝武器系統、動能武器系統等組成。
定向能武器系統則由包括激光武器系統、粒子束武器系統、微波武器系統等組成。
在天對地攻擊中,天基作戰系統可以使用激光在地面、海面上大量製造火災,以“火攻術”燒毀敵方的軍事目標。此外,還可以摧毀或欺騙地面信息系統。但目前最受關注的,仍是以“閃擊術”摧毀敵方發射的導彈,即美國“星球大戰”計劃和後來彈道防禦體系等系統。
2009年人民空軍建軍60年時,田安平曾向記者談及,已有新機理武器作戰系統投入使用:蘇聯曾用激光照射飛過實驗場上空的美國航天飛機,造成航天員身體不適。在那以後6個月,美國就在今年4月試飛了空天戰機“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
“X—37B”長約8.2米,翼展4.6米,尺寸約為航天飛機的1/4。從外形設計上看,跟美國傳統的航天飛機比較像,但它採用了一種雙垂直尾翼的設計,這又與美國現役的一些重型的戰鬥機相似。
耗時超20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空天戰機完全符合中國研究者對於此類飛行器的定位: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天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天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等。
不過,多數專家認為,空天一體戰目前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除少量地對地彈道導彈用於施展和試驗性空對天、天對天、地對天攻擊外,航天力量在戰爭中的作用還主要局限於為航空和防空力量的作戰行動提供信息支援。
這一方面受限於技術發展,同時也由國際法所制約。這也是太空戰在短期內無法實現的主要原因。按照目前的國際公約,外層空間為人類共有,特別是不得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顯然,一直希望得到良好發展環境的中國不會率先破壞任何一個以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為目標的國際約定。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各國在軌運行的航天器中70%以上用於軍事目的,幾乎所有的航天器都能服務於戰爭。
在公開出版物中,空軍工程大學課題組認為,準確把握國際法律,靈活運用國際法這一武器,既可以避免爭議,杜絕不必要的麻煩,爭取政治和輿論上的主動,又可以對敵人可能採取的方式方法進行預測,利用一切可以採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進行自衛還擊,以謀取最大的軍事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