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個綜合體,它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經驗,並將之與本國國情相結合。 |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9月30日發表題為“中國:現代化正在繼續”(作者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亞歷山大•薩利茨基)的文章,盛讚中國發展。參考消息編譯文章内容如下: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1週年紀念日,北京並未大肆鋪張地舉辦慶祝活動。中南海忙於解決眾多民生問題:通貨膨脹抬頭、就業崗位依舊匱乏、城市發展過快、能源消耗太猛…但可以篤定的是,儘管發達國家經濟坐困愁城,但中國卻保持了相當出色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快馬揚鞭地繼續著自己的現代化征程。
中國在發展道路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它對本國歷史的尊重與珍視。正是這種傳承性,令中國61年來的發展保持了相當一致的方向。在所有共同點中,尤以自力更生最為可貴。用今天的術語來解讀,就是建立完整的先進生產力體系。
雖然政治一直貫穿中國改革進程的始終,但改革者一直用非常現實的態度來對待成就和失誤。
中國人很善於高瞻遠矚,他們瞄準的是未來。他們有制定計劃的傳統,這在國家機關是例行工作,而對普通農民而言,制定計劃也已成為習慣,這令國家免於重蹈其他國家的許多覆轍。
善於計劃、勤於預測、厲行節儉,中國人的上述三大特質正是當今世界所稀缺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目前所大力提倡的科學發展觀並非空談的口號,而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是一項具有現實價值的重要成就。
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個綜合體,它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經驗,並將之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其中有蘇聯的影子、新興工業國家的成就、羅斯福新政的亮點;我們既能窺見德國和法國的社會福利模式,也能感受到北歐社會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人將上述經驗成功組合併加以總結歸納。
中國模式、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於繼續博采眾長。該模式在與他國的合作中逐步完善,它順應時代所需、效率極高。一個國家倘若在工業優勢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奇跡,就會成為全球的榜樣,其模式將被四處移植、普遍複製,並催生新的奇跡,這已成為慣例。或許,中國模式也會逐步被眾多國家所消化和吸收。
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每個地區也走上了符合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有些省份和城市,居民們更願在大型國有企業謀得一份工作,而在另一些地方,人們則熱衷於自己或是合夥做生意。一言以蔽之,或許中國模式的最大特點正是其設計師並未將一切絕對化。因此,各國觀察家都會在中國模式中找到與本國情形類似之處。
中國是個地理條件複雜、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大國。如今,它正在努力向世界展示種新型的多元化發展模式。中國的社會主義並非他國模式的盲目拷貝,而是人類社會眾多成就的創造性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