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槍實彈的對抗演習如何避免傷亡?
普通人也包括很多軍事迷對演習最琢磨不透的,正是這種實兵實彈的對抗演習,是怎麼避免傷亡,又怎麼判定勝負的?
實際上,雙方位置、方位和射擊方向都有錯位,或是空間的錯位,或是時間的錯位,如果使用實彈,則需彼此互相向空地發起衝鋒。士兵的槍械使用空爆彈,主要是為營造實戰的氛圍和環境。火炮等遠程武器的攻擊和火力覆蓋也是這樣,在真正的實彈射擊彈著點區域是絕對沒有人的。如需向陣地工事等實彈攻擊,守方全部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居間協調時間發出通知的,就是演習導演部。而如進攻一方要達成突襲效果,則需以實兵不實彈的方式進行。
在演習過程中,每一重要步驟完成後,演習導演部根據進攻一方的火力密度、攻擊範圍,防禦一方的防守態勢、抗擊手段、防護水平等諸多因素計算出雙方的戰鬥力綜合指數,再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推導出相應的定量損失,判定防禦方某一支分隊失去多少比例的戰鬥力,相應比例的人員、裝備退出演習。當然對抗性演習是相對應的,防禦方的火力措施得當,同樣也可以讓進攻方遭遇損失。
但這種計算式、戰棋式的傳統對抗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多路齊發、非線性的特點。為此,在80年代以來,解放軍開發了激光模擬交戰器材,使對抗演習更為實時、仿真。把演練向實戰又推進了一步。
通俗地說,激光模擬交戰器材使雙方可以擬真地對對方瞄准槍口炮口,扣動扳機,如果瞄得准,“敵兵”身上披掛的接收設備收到激光信號,頭盔上就會冒出濃煙表示其已經“負傷”“死亡”;坦克被“命中”後,會被自動切斷油路和電路,失去戰鬥力;槍炮的激光發射裝備死鎖,均需退出戰鬥旁觀。
如果一方的修理部隊模擬完成了對損傷坦克的“搶修”,需經導調人員評估同意,用修理設備解碼,才可使這輛坦克重新修復,投入戰鬥。在這種情形下,士兵和坦克裝甲車輛必須規範自己的戰術動作,像在真是戰場上一下謹設行動,否則會被對方的模擬器材“擊斃”、“擊毀”。
據透露,解放軍多年來在探索對抗演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激光對抗、複盤檢討、實彈檢驗的“三步訓練法”,被認為行之有效地讓部隊學會、掌握戰爭技巧。
第一步,“紅”“藍”雙方在規定的演練區域內,使用激光模擬交戰器材對抗演練。第二步,導演部組織“紅”“藍”雙方進行複盤檢討,即以推演的形式還原雙方的對抗態勢,檢討對抗中的得失成敗。第三步,“藍軍”撤離陣地,由“紅軍”根據檢討修正後的作戰方案對“敵”陣地進行實兵實彈戰術演練,外界所能觀察到的,主要僅限於這一部分的部分鏡頭。(來源:鳳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