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地,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發起的研究,描述了關於台海衝突的想定:解放軍會使用其“相對便宜的短程彈道導彈(SRBM)、對地攻擊巡航導航以及反輻射導彈,攻擊台灣地區的重要節點,以此來削弱台灣地區的防禦。”
第二,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難以抵禦。例如,從中國領土上發射的彈道導彈,僅需幾分鐘便能打到位於中國外圍的目標。這樣將會使對方的反應時間減至最少。而且,彈道導彈很難攔截,即便是在強大防空及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就位的情況下。此外,巡航導彈也存在難以抵禦的固有特點,這是因為它們具備極高的準確度,而且能夠屢次躲過雷達的探測。
第三,彈道導彈存在固有的壓制性。由於中國的多數鄰國都缺少足以應對中國彈道導彈的防禦力量,因此中國或許能對他們產生壓制影響。同樣地,2009年時,美國國防部也將這些導彈定義為“中國主要的壓制工具,不僅針對台灣地區,而且也針對中國其他的區域鄰國。”這種固有的壓制力使得中國能夠阻止其鄰國開展行動。
第四,發展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或許是北京政府為增強其傳統空軍力量、彌補中國空軍的弱點而進行了嘗試。例如,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羅格.克利夫表示:在美國軍隊中,減少預警時間與確保滲透能力是隱身戰機的任務。而在不具備隱身戰機的國家裡,常規彈道導彈便是具備同樣效用的合理工具。對於克利夫的這一說法,斯托克斯中將表示贊同,而且他還向委員會介紹了中國如何“利用戰區導彈彌補其傳統空軍力量的不足”。
解放軍已擁有七個常規短程彈道導彈旅
報告在介紹中國常規彈道導彈力量時稱,自2000年以來,中國一直都在增強其常規彈道導彈力量。比如,10年前,中國僅有一個常規短程彈道導彈旅(約24-36具發射架),而現在這一數字已增至七個旅。而且,除增加導彈數量外,中國也在擴展這些導彈射程、改善導彈的精度,增加導彈的負載。報告指出,中國的常規彈道導彈可分成兩種:短程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
在短程彈道導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部署了“全世界最大且致命性最強的短程彈道導彈部隊”。這支部隊由兩款不同類型的導彈組成:東風-11和東風-15。其中,射程為300公里的東風–11導彈有700–750枚,發射架120–140具;射程為600公里的東風–15導彈有350–400枚,發射架90–110具。此外,美國國防部在其最近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在台灣地區對面部署了1050-1150短程彈道導彈。所有這些導彈都採用公路機動方式,這提前了它們躲避探測的能力,從而增加了它們在可能發生的衝突中殘存下來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