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代世界航空工業發展是什麼狀態?我國航空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尹卓:在軍事航空領域,我們能看到的不光有F-22、F-35,還有最新出現的X-35A、X-47B。歐美發達國家始終還是站在航空業發展的最前沿,到2020年左右X-35A、X-47B或將進入實戰階段,這對全球航空工業都將是很大的挑戰。
另外,國際上下一代無人作戰飛機也已經能看到雛形了。無人作戰飛機,一是基於信息化的程度,另一個是人工智能。未來,不管是有人機帶著無人機作戰,還是無人機單獨作戰,整個空戰的作戰樣式、空戰的性質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歐美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出了大中小型多個系列,搭載不同作戰負載,甚至到連排一級配備的無人機。
目前看來,我們還不是航空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航空裝備在機械化領域裡,還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體系。在整個“十二五”期間,甚至在2025年以前,第一要補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第二要用信息化牽引機械化發展。信息化發展要上一個大台階,新一代裝備要形成作戰能力,平台數字化達到較高水平;雷達、全數字化飛控系統、數字化綜合航電系統需要進一步提升,與多種作戰平台配合,形成綜合作戰能力。
記者:當前我國發展航空工業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尹卓: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應該有自己的系列,要形成系列型譜,全系列覆蓋。發動機發展需要十多年時間,周期比飛機長,要考慮技術成熟度、可靠性,需要長期積累,不能確立平台背景後才開始發展發動機。我國應該有一套獨立的發動機發展規劃,選一些機型列入國家重大專項,包括軍用、民用和直升機發動機。同時,要加強不針對具體型號的基礎項目研究,重點關注材料和工藝問題。國家應採用積極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家去做基礎材料、基礎設計、基礎試驗等研究,為我國航空裝備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