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武器進入第二黃金期 重點技術趕超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7 09:09:57  


 
  1981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過27億美元,還要優先滿足經濟建設,自然不可能再走50年代那種全面引進之路。何況美國和西歐國家在骨子裡仍把中國這個“共產黨國家”視為異類,關鍵性技術控制很嚴,中國買來武器後在零配件和技術保障上又要受制於人,到頭來在政治上也會被“卡脖子”。曾是中國國防工業奠基人的聶榮臻針對這一情況特別指出,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可能買來一個國防現代化。中國領導人通過分析本國情況,認為提高本國軍隊裝備的出路還在於自研,對外交流主要是學習引進技術。

  由於立足於自研為主,並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當時國內軍工科研在經費大幅壓縮的情況下仍有重大進步。國內軍工企業對國外先進武器只少量購買樣品,再努力吃透其技術,並以引進的技術改造舊裝備。例如,軍工業引進國外航電技術改造了殲-7戰鬥機,用引進的火控技術改造了59式坦克,都使其戰鬥力有了跨代升級。80年代以後軍隊長期實行了“忍耐”方針,國防費用一再壓縮,中國的國防企業對武器則採取多研製、少生產的方式,雖然相當長時間內軍隊裝備沒有太大改善,軍事科技水平卻有了不小的提升。如1981年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衛星,這一技術運用到軍事領域便可使一枚導彈分導出多彈頭。1982年常規潛艇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成功,1988年核潛艇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成功,都標誌著戰略武器水平又有了跨越性發展。在1984年國慶35周年的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上,中國自行研製的“東風”系列洲際導彈、中程導彈和69-Ⅲ型主戰坦克、自行榴彈炮、裝甲輸送車及殲-8殲擊機都參加了檢閱。這些武器的技術標準雖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至少有著20年差距,卻顯示了我國常規兵器研製突破了長期相對停滯的局面而有了質的跨越。

  在大力引進國外先進軍工技術同時,中國軍工企業也打開了國外軍售市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鄧小平便提出,不當軍火商不行了。在1979年,中國以向埃及出售殲-6戰機為開端,將武器也作為外銷商品推向國際軍貿市場,在80年代還取得了不小的銷售量。例如,當時通過引進西方航電設備對殲-7進行改造,向十幾個國家出口上千架。此時出口創匯獲得的收益不僅解決了軍工企業的經費來源困難,又為下一步的武器研製提供了重要資金,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1989年夏天以後,西方國家聯合對中國實行軍品禁售,而中蘇關係卻實現了正常化。蘇聯衰落和俄羅斯聯邦初建時,其軍工企業急需經費以解決生存困境,中國因此再度從隔絕了30年的舊日合作夥伴那裡引進了具有國際80年代水平的戰機、地對空導彈、潛艇。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對俄軍購數量並不算太大,卻解決了一些重點技術的引進問題,與之前對西方裝備的探索相結合,再加上自主開發能力的大大提升,中國對重點武器的開發有了不少質的突破。一些在研裝備吸收了新型俄羅斯裝備的優點,大大加快了研發速度,有些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