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事家》雜誌此前曾分析稱,“空地-88”導彈主要配備給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轟-7A戰鬥轟炸機和空軍的轟-6H/M中程轟炸機,意在提升這些戰機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由於該導彈射程很遠,解放軍戰機即便在大陸沿海飛行,也能覆蓋台灣島內的軍事目標。如果放手發揮殲轟-7A和轟-6H/M作戰半徑大的優勢,則這些戰機在掛載“空地-88”導彈後,還能對駐日美軍構成威懾,連遠在關島的美軍基地也在打擊範圍之內。
境外媒體還指出,“空地-88”的出現,意味著過去10年內解放軍惟一可依靠的遠程空對地精確打擊武器——隨蘇-30MKK戰鬥機一起引進的俄制Kh-59T導彈不再受到寵愛,因為Kh-59T的最大射程只有115公里,制導模式也僅有電視制導一種。更重要的是,Kh-59T的供應鏈完全控制在俄羅斯手裡,中方在使用時不能隨心所欲,如果在戰時俄方供貨不及時,解放軍戰機勢必面臨缺乏遠程對地火力的尷尬局面。相反,“空地-88”導彈是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可以確保供貨充足。
以美國2049研究所執行總裁馬克.斯托克斯(中文名石明凱)為代表的西方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正致力於打造類似美國的快速反應型空中支援力量,目的是在相對封閉的區域內實現從空中到地面的火力優勢。“顯而易見,新出現的‘空地-88’導彈等遠程精確對地攻擊武器,都是解放軍為其迅猛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火海戰術’量身打造的。”(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