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中山建國方略與中國現代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1 00:29:06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開創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構想
  中評社╱題:孫中山建國方略與中國現代化 作者:張癸(上海),上海市僑聯副主席、東亞研究所學術委員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于1917至1919年間,在上海撰寫編輯了《建國方略》,從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三個方面完整地闡述了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理想和實施方案。《建國方略》在一百年前的民國初年,提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構想和目標,發人深省,引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為之奮鬥不已。百年後的今天,有志者事竟成,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偉大理想大多已經得到實現並有新的發展,重讀《建國方略》,在紀念告慰先行者的同時,更可以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偉大精神,努力奮鬥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

  孫中山的偉大構想正在為迅速崛起的中國所實現和超越

  《建國方略》就實現中國現代化的物質建設,提出完整的實業計劃。交通建設方面,提出建設鐵路10萬英里,建設公路100萬英里,修繕和新開運河,治理長江、黃河、淮河和其他河流。港口和商業貿易方面,提出在中國中部上海、北部天津、南部廣州各建一大洋港口,沿海岸城市建設二類三類商業港及漁業港。在城鎮建設方面,提出在鐵路中心、終點和商業港口地,建設公用設備齊全的新興城市。為配合上述計劃,要發展鋼鐵冶煉、水泥製造等產業,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發展礦業和農業。在東部、中部、西部平衡發展方面,提出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建造森林,解決新疆、內蒙古的灌溉,以及移民東三省、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等規劃。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特別是近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大加快了現代化建設步伐,孫中山的偉大構想正在由迅速崛起的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所實現並超越,正在順應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向前邁進。

  交通建設方面:截至2009年,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8.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已經達到6552營業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時速200至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有3676營業公里,並且形成了獨有的運營模式。到2012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電氣化率、復線率將達到50%,以“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為骨架的高速鐵路里程達到1.3萬公里。到2010年年底,中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5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45萬公里。到2015年中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將達到390萬公里。

  港口建設方面:《建國方略》提出的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中部東方大港建設目前已經居世界領先地位。截止2008年,上海港口吞吐量五億八千萬噸已居世界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二千八百萬標準箱居世界第二,航空貨郵量達三百零四萬噸,其中浦東機場的航空貨郵量居世界第三位。《建國方略》提出的天津附近渤海灣中部建設中國北方大港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到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四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一千萬標準箱,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達到四億噸的港口,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大港目標基本實現。《建國方略》提出的以廣州為中心的中國南方大港建設也已經成為國際大港,到2010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已突破四億噸大關,位列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裝箱吞吐量超一千二百萬標準箱。目前,廣州港已發展成為全球十大集裝箱幹線港,成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

  城鎮建設方面,截至2008年末,全國共有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22座,城市市轄區地區生產總值佔到當年全國GDP的62.7%。到2009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46.6%,城鎮人口增加到6.2億,城鎮縣城區面積增加到2008年3.63萬平方公里。到2015年中國城鎮化水準將達到52%左右,到2030年將達到65%左右。沿海沿江港口城市建設方面,1984年5月,國家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等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擴大開放城市的許可權,如放寬利用外資建設項目的審批許可權,增加外匯使用額度和外匯貸款,對“三資”企業在稅收、外匯管理上給予優惠待遇,可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到1992年國家又決定對五個長江沿岸城市,東北、西南和西北地方十三個邊境市、縣,十一個內陸地區省會(首府)城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的政策。這些城市建設規劃和政策已經完全覆蓋和超出《建國方略》提出的的沿海沿江城鎮建設規劃構想。

  孫中山的思路與方法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寶貴思想財富

  孫中山提出發展實業、振興中華的偉大構想,非常重視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發展的同步,重視中國東部與西部的均衡發展,重視港口、交通建設與資源配置的統籌安排,在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思路與方法上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在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同步方面,孫中山提出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國際環境變化的機遇,吸引外資發展中國的重要思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百廢待興,而西方各國在戰後都面臨經濟社會重建的壓力,中國和世界都面臨新的發展問題。孫中山在歐戰剛結束就開始研究國際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實業的規劃。他認為,戰後西方各國面臨裁撤兵員、恢復工廠、重建戰前經濟問題,而中國正可以利用西方戰時宏大規模機器工業急需轉移、戰後工廠停工大批工人急需就業的機會,大力推進利國利民的實業飛速發展。這是中國發展的“速進之良機”。同時,中國的發展也有利於西方各國恢復到戰前經濟狀況,有利於世界的發展。“中國富源之發展,已成為今日世界人類之至大問題,不獨為中國之利害而已也”。因此,中國必須抓住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此後中國存亡之關鍵,則在此實業發展之一事也”。(注1)

  中國與世界的同步發展必須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推進中國的工業革命和商業貿易發展。孫中山認為,戰後西方工商業大國都在尋覓中國市場,投資剩餘的工業商業資本,中國具有極其富饒的資源和市場,“如能有相當開發,則可成為世界中無盡藏之市場”。中國的工業化、市場化革命不僅能推進中國的農業、礦業、企業、運輸以及公用事業的現代化,而且可以使中國成為吸收各國商品、貿易及剩餘資本的“大洋海”。中國開闢的新市場,既可發掘中國資源,又可促進外國工業競爭,“既以銷其自產之貨,又能銷外國所產,兩不相妨”。中國與世界各國同步發展,一旦工商業發達,如同“新開一世界”,凡是參與開發者“必獲超越尋常之利益”,同時可以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國際合作。(注2)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