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45年8月,抗戰即將勝利,陳紹寬感到這一次機會是真的降臨了,他拉上軍政部部長陳誠等人,制定了《海軍分防計劃》。該計劃對幾年前的規劃作了修訂,將擁有航母的數量從20艘減為12艘,分30年完成,目的是讓國民政府接受這一方案。
在第一個10年,計劃先造1萬噸和8000噸航母各一艘。當陳紹寬雄心勃勃地準備實現建造航母的計劃時,中國大地開始籠罩內戰的陰霾,陳紹寬的航母夢破。
航母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後,便一直雄踞“海上霸主”寶座,迄今尚未有一款常規兵器能從根本上撼動其地位。
中國的航母夢,陳紹寬做過,蕭勁光做過,劉華清做過,無數期盼祖國強大的中國人做過,這個夢,一夢到今天。
中國不高興
中國人對航母最深刻的印象,來自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公開威脅。1949年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前夕,英國軍艦“紫石英”闖入長江戰區,與解放軍渡江部隊對射。事後,丘吉爾聲稱要派兩三艘航母到遠東去,到中國去。
二戰之後,航母坐牢了海上霸主的位置。運用航母進行戰略威懾、隨行戰鬥任務越來越成為海上強國的通常手段。而中國常常這種戰略或戰術動作的受害者。
1994年10月,美國海軍在未向中國事先通報的情況下,派遣“小鷹”號航母,沿中國領海邊界巡航,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偵測跟蹤一艘剛剛完成遠海訓練的中國海軍“漢”級攻擊型核潛艇。
1999年3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引爆台海局勢,美軍利用正常軍艦調動的機會,安排第七艦隊,連同正在波斯灣調返日本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以及屬於第五艦隊的航母“星座”號,於亞洲區內集結,擺出威懾台海的姿態。
2010年,朝鮮半島北南雙方因為“天安艦”、延坪炮戰等一系列事件劍拔弩張,美國決定派航母參加與韓國在黃海的聯合演習,勾起了中國人關於甲午戰爭的慘痛記憶。
阻美航母進中國近海,是中國最大戰略課題。“擁有航母的中國,將不再允許別人隨意進行封鎖遏制。”張召忠在媒體上撰文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