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新京報報道,關於中國足球到底有多差,每個人都能列舉出自己的諸多理由。最極端者只需要擺出個不屑的架勢就能完全的讓自己處於道德層面上的優勢地位。然而中國足球的落後始終是個不爭的事實,任憑你嬉笑怒罵,多少年來它依然如故,並沒有絲毫的改變。差距遠遠比憤怒更真實。在中德足球論壇上,德國專家談到從1957年開始醞釀的德國體育黃金計劃。這個最終歷時15年(從1960年到1975年)的龐大計劃,在政府的主導之下,為當時的聯邦德國修建了超過6萬個體育設施,其中足球設施分量極重。為德國體育的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上世紀90年代後,兩德合併,為了均衡東德地區的體育設施,黃金計劃再度啟動,到目前為止,仍在執行中。
有了政府的倡導和實際行動,德國青少年和大眾才有了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的便利條件。德國足球的長盛不衰,這也是一個基本的保障。
在政府層面上,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的差距。之所以有黃金計劃的出台,還要追溯到更早的20世紀初,德國的社會學者和體育學者早早便看到了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結果就是極大地限制了公眾的活動空間,城市公共體育設施成了大家為數不多的一種選擇。二戰後,為了提高全社會的勞動效率和生活質量,重視體育普及也成了一個必然趨勢。反觀我們的體育科學建設,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看到以提升全社會為根本目標和宗旨的學術研究結果出台。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民眾體質的逐步下滑,青少年兒童肥胖率、近視率的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