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四號工程”是在整個運-8的機身上下方都安裝了大量的刀狀型天線,極有可能可以實施無線電指揮、偵察。飛機機背尾部同樣擁有一個大型的整流罩,可能是某種衛星接收天線系統。
“高新五號工程”很有可能是對“空警”-200預警機作出的改進型,採用了具備6個螺旋槳的三類平台。
“高新六號工程”也是為海軍研製的,機身側翼的尾部安裝了大型化的平台式天線,似乎是某種通訊飛機,很有可能接收遠海活動的水面戰艦、潛艇發出的各種波段通訊。
此外,中國似乎還發展了一種運-8反潛巡邏機,中央電視台曾公布過這種飛機的內部圖像,使用了雙層式綜合顯示平台,飛機尾部安裝了磁性探測器,但是長度比美國的P-3C反潛機要短很多。
在發展“高新工程”的同時,中國並未忽視戰場偵察機的研發,這就是殲偵-8F的出現。在無人機高度發達的時代,類似的戰術偵察機還有沒有必要裝備部隊?
在歐美空軍內部爭論相當之大。如果只是對舊有戰術偵察機的改良,當然是必需的,美國空軍也還在繼續服役U-2高空偵察機。然而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開始,幾次局部戰爭中,空中偵察的主力已經讓位於偵察衛星和無人偵察機。
此外,現代化的多功能戰鬥機,安裝相當先進的偵察吊艙之後,足以勝任戰術偵察任務。解放軍裝備殲偵-8F的其它目的可能在於使其能夠使用“鷹擊”-91反輻射導彈,具備偵察、攻擊的能力,否則僅僅是偵察的意義並不高於無人機。
預警機、偵察機頻繁出擊東海南海
系列“高新工程”的偵察機、預警機大批量裝備部隊,極大程度地提高了中國海空軍的電子、無線電偵察力量,而且有能力更加頻繁地對東海、南海、台灣海峽進行偵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