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將任務交給了黃長強和他的團隊。他們突破多道難關,完成了運輸直升機加裝武器系統任務,並研製了功能涵蓋導彈、航炮、機槍吊艙、瞄准裝置和火箭發射器的成套保障設備,攻克了直升機武器裝備保障的難題。
在加裝武器系統的運輸直升機第一次進行實彈打靶時,為了親自體驗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黃長強主動要求登機“陪打”。直升機盤旋拉升,飛臨靶場時,對准目標一個俯衝,瞬間發射的火箭彈將足球場大小的目標變成一片火海。
黃長強在武裝直升機上“打”出了名氣,隨後有不少涉及武裝直升機武器系統方面的任務都交給了他。
他帶領團隊先後攻克新型智能火箭武器控制技術、高原作戰機彈相容技術等難題。今年8月,完成設計改裝的高原武裝直升機,在青藏高原圓滿完成實兵實彈演習,標誌著武裝直升機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取得重大突破。
為先進戰機研製導彈攻擊訓練彈
某新型戰機是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的重要裝備,隨機配備了多種型號的制導武器。但新型戰機實彈價格昂貴,而且掛飛壽命有限,每年會消耗巨額訓練經費。
通常的解決方法是掛載訓練彈施訓,但我們沒有國產訓練彈。如果從國外引進,光是某型空地導彈訓練彈的單價就近千萬元,還需引進近2000萬元的訓練彈專用檢測設備。
訓練彈成為制約新型戰機作戰訓練的一個重要瓶頸,研製國產制導武器訓練裝備,滿足部隊作戰訓練急需,成為當務之急。黃長強主動請戰擔任這個項目的總設計師。
他分析自己團隊的特長,決定打破傳統科研思維,提出了“強強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科研模式。他聯合多家單位合力攻關,項目在8個月內就實現突破性進展。
那一年,訓練彈在南方某機場試飛,正逢高溫酷暑,20多天的封閉試飛期內,黃長強和他的科研團隊成員每天吃的都是盒飯,雖然食物乏味,可他們卻品嘗到了科研攻關成功的喜悅。
在技術鑒定會上,由3名院士、60名代表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該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該技術有重大創新,其總體技術達到國內最高水平,其中研製的部分設備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訓練彈研製成功後,黃長強又瞄准新型戰機精確制導武器掛飛訓練彈的系列化、國產化問題。黃長強帶領科研團隊先後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順利研製出10餘個型號的訓練彈,並全部裝備部隊。相關專家評價,他們的成果為加速空軍轉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