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策略可交替使用
美國防務思想界的主流相信,中國希望將導彈核潛艇集中部署在受保護的渤海和黃海,由攻擊核潛艇、岸基航空兵和水面艦艇充當“衛士”,對企圖入侵的對手予以反擊。不過,這種待在自家後院的“堡壘戰略”也存在風險——將核潛艇局限在相對狹小的水域,等於約束了它們的巡邏範圍,必然增大其被敵方發現的概率,難以充分發揮核潛艇特有的隱蔽性。不僅如此,中國還需建設規模更大的海空軍來保護潛伏在“堡壘”中的核潛艇。
除了“堡壘戰略”,中國核潛艇也可能在友軍掩護下,在漫長的海岸線邊緣巡航。近年來,中國海軍航空兵和水面艦艇更新速度較快,使之有能力在“第一島鏈”以西奪取局部海空優勢,一旦成功,中國就能使其核潛艇沿亞洲大陸東緣水域自由巡邏,即“沿海巡航”。
霍姆斯和吉原俊井猜測,中國還有一種最具雄心的選擇,那就是將核潛艇前置部署到西太平洋,讓更多的目標進入其射程。這種“公海巡航”(或稱“前沿部署”)必然迫使美國派遣更多的艦艇和飛機到公海去跟蹤中國核潛艇,由此牽制了美軍用於其他方向的機動兵力。不過,“前沿部署”也將使中國面臨與美國發生“全面核對抗”的風險劇增——中國導彈核潛艇以往從未開展過真正意義上的威懾性巡航,因此,哪怕是適度靠前的部署模式,也會傳遞出中國核戰略有變的信號,從而大大提升美方的威脅預期。
需要強調的是,“堡壘戰略”、“沿海巡航”和“公海巡航”並非互相排斥,可根據安全環境的變化交替採用。在和平時期,中國核潛艇或更多地採取“堡壘”部署方式;發生衝突時則可能展開更積極的沿海巡航或潛入公海,以反擊對手的“核訛詐”。總之,即便保有一支少數精幹的水下核力量,中國在面臨各種突發事態時仍能獲得更靈活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