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對抗是短暫的,卻凝聚了雙方全部的勇氣和智慧,意義超過任何一本教科書。”現場組織考評的一位空軍機關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在此次比武中增加了自評、互評環節,對抗雙方通過調看客觀記錄系統,重建空戰對抗現場,把裁評輸贏的過程變成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從而實現共同提高。
“對抗結束才是飛行訓練開始。”此次比武動員時提出的這一要求,成為所有單位的共同行動——
雖然每場都取得了勝利,但南空航空兵某團每天都要組織對抗複盤,梳理出指揮引導、裝備保障、技戰術運用等方面的問題,逐一進行研究改進,時常討論到深夜;
某型三代機對抗塵埃落定,濟空某團以1分的優勢險勝對手。但成績公布後,該團團長陳運堅卻召集臨時黨委成員開會,宣布利用3天時間反思問題,查漏補缺;
廣空航空兵某團今年剛完成改裝,比武成績不理想。團長李鋒每天帶著飛行員進場觀戰,一有空就鑽到兄弟部隊的宿舍請教,一場幾分鐘的對抗,他們要花半天時間去研究消化……
比武剛結束,空軍機關就組織人手梳理和編輯經驗材料和教學錄像片下發部隊,讓對抗中運用的創新戰法成為全空軍的共同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