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海產業方面可以借鑒學習日本模式。日本對海洋經濟的依賴程度可以用“登峰造極”來描述。日本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面積達4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其國土面積的12倍。上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把經濟發展的重心從重化工工業逐步向發展海洋產業轉移,迅速形成了以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的現代海洋經濟結構。另外,中國一些沿海城市,也可以部分借鑒以港口海運為主發展的新加坡模式。
第三,成為海洋強國,應有很強的海洋科技和海洋開發能力。海洋開發主要指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技術開發。包括船舶工業與交通、海底通訊電纜製造與鋪設、礦產資源勘探與開發、海洋食品與生物制藥;海水淡化和利用風、浪、潮的發電工程;也包括海洋環境保護檢測與污染治理、海洋災害預警、近海灘塗漁業、離岸遠海海洋養殖、大洋捕撈;還有赤潮、台風、風暴潮、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洋病蟲害等海洋信息。
到那時,上述海洋開發能力將在中國得到長足進展,以高科技支撐的海洋油氣產業、臨港工業、現代物流業、濱海旅遊業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體。美國濱海旅遊、休閑業的收入達到300億美元,占全國旅遊收入的49%。到那時,像去年投入使用的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鑽井平台應該達到30個以上,南海和釣魚島海域將建成“深海大慶”,中國在自己海域和公海上鑽井勘探油氣將變得很平常。
第四,成為海洋強國,應有很強的海洋管控能力。到那時,中國的海洋管理邁出新步伐,現有“九龍治海”的海洋管理力量得到整合,建立“海上的事務找警察”的機制,組建“海上110”即海岸警衛隊,完成三方面的職責:督查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督查海洋環境保護和救援;海洋執法與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