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制空權依然是海上作戰必要條件。特別在遠離本土的區域,航母的地位依然無可替代。1996年的“台海危機”更增強了中國建造航母的緊迫感。
正在日本訪問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回憶,當時中國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美國向台灣海峽派遣了以兩艘航母為中心的艦隊。美國這一公然挑釁的舉動,極大刺激了中國建造航母的決心。
2010年8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關於中國軍事安全保障年度報告》寫道:“中國海軍正從沿岸防衛型向外洋拓展型發展。2008年,中國有4艘驅逐艦同時服役。但中國海軍在向遠洋拓展之際,最大的缺陷是艦隊防空能力不足,能發射遠距離導彈的艦艇數量較少,無法與美國航母戰鬥群抗衡。如果擁有航母戰鬥群,中國海軍的機動能力將取得飛躍發展。”
“毋庸置疑,中國擁有航母將急劇擴大作戰半徑,使防衛重點突破第一島鏈,即使中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和防衛重點發生顯著變化。”馮瑋說。
1994年日本德間書店出版了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江畑謙介撰寫的《中國擁有航母的日子》。江畑謙介指出,不管中國朝哪個方向發展,必然要增強海軍力量,走向海洋。正在日本訪問的馮瑋發現,日本輿論認為,目前的局勢印證了作者的觀點。
“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其發展軌跡好像正好是逆向的,美國已經走進來的時候正好是我們要走出去的時候。已經控制海洋的人,想通過控制海洋來控制陸地,而中國要走向海洋,從黃水海軍走向藍水海軍,從淺藍走向深藍。”喬良告訴記者。
凸顯空中軍事力量
航母作為一種戰略武器,其真正作為戰役甚至戰術兵器的作用在“二戰”之後就結束了,其本質就是海上活動機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