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情結由來已久,力圖保持海上優勢
二戰期間,日本曾先後製造了20多艘航母,雖然戰後被解除武裝,曾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不複存在,但借助朝鮮戰爭和冷戰以及二戰期間儲備的雄厚艦艇設計經驗和技術實力,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日本已能自主建造水面作戰艦艇和潛艇。至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除了部分指揮控制系統仍需美國支持外,日本已重新擁有建造現代化艦艇所需的軍工體系。
日本一直緊盯著中國海軍發展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得到迅速發展,於是日本大力發展反潛戰力,意圖確保日本在常規潛艇的噸位、噪音、下潛深度以及攻擊能力方面強於中國海軍;進入21世紀,航母成為中國海軍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日本對此異常敏感,希望能趕在中國前面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而炒作所謂“中國航母威脅論”,則成為日本某些勢力要求美國默許其建造中型航母的“重要依據”。
例如,2009年3月當“日向”號下水時,日本《世界日報》立即為之辯解,並扯上了中國:“如果(中國)航母建造完成並形成數個機動部隊,中國將具備跨海作戰能力。這將對以貿易立國的日本的存在構成巨大威脅。”
對比之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個頭不斷增大的“白根”級、“大隅”級和“日向”級,不難看出,日本思路清晰,以“直升機驅逐艦”的名義“小步快跑”,一步步向航母靠近。
早在“日向”號尚未正式服役時,日本就已放出風來,要在2015年前建造兩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對於這個目標,中國軍事專家宋曉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說:“如果造一艘像美國四萬噸級的兩栖攻擊艦,同時也可以搭載像F-35或者原來的A8B這種固定機翼飛機的兩栖攻擊艦,這個我想沒有任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