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的GDP數字飛速飈升,甚至超過日本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幹日本人不願意幹的活兒,僅此而已。
|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經濟觀察報刊作者陳偉的文章說,這個悠長的春天,全球的製造業公司都無法歡快度過了。因為日本大地震,目力所及的製造公司們紛紛調整自己下一個季度的銷售預期。
最先被感染上悲觀情緒的是中國汽車製造業。自日本地震以來,張房有常常寢食難安,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廣汽的董事長,他深知日本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這個堅固的環節一旦遭遇創傷,廣汽所受的傷害不言自明。他向媒體表示,由於日本地震,公司5月份的產量將會下降30%左右。
這種情形也同樣適用於代工之王富士康,因為日本供貨不足,公司第一季度的利潤已經減少了30%,而下一個季度能否振作起來,還只是個未知數。缺乏零部件,富士康的流水線隨時可能停轉。
不僅如此,在這個浩瀚的地球上,還有無數人關心著日本的命運,他們的關注程度甚至超過了對自身的審視。在美國,他們是豐田美國工廠以及焦灼等待豐田零部件的通用汽車的員工;在馬來西亞,他們來自佳能的相機代工廠,他們擔心產品不能迅速銷往世界從而影響自己的收入;在台灣,最焦急的是仁寶、廣達為代表的電腦製造商……
突如其來的大災難讓人們震驚的同時,也讓人們驚訝地發現,日本人精心打造的產業鏈已經遍布全球,與當地經濟血肉相連。一旦驟然地抽離,不僅會感受到巨大的疼痛,也會讓人慨嘆,原來我們對日本已經依賴太深。
而直到今天,我們對日本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我們常常把缺乏創造力、經濟發展緩慢、死板僵化這些灰色的詞語放置在日本的上空,而日本人自己也並不辯駁。日本年輕的評論人加藤嘉一告訴我,這源自日本人自卑的心理特征,“即使我們沒那麼危險,我們也時刻擔心明天。”
如果說日本人掩藏實力是出自自卑心理,那麼,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對日本商業研究的忽視則是被傲慢無知的情緒所左右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