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X-51A進行首次高超音速飛行,飛行速度達到5馬赫,超燃衝壓發動機運行約200秒,遠遠超過2004年11月X-43A高超音速飛行器運行時間12秒的紀錄,標誌著實用化的超燃衝壓發動機首次完成高超音速飛行。
2011年8月13日凌晨,“獵鷹HTV-2”在加州聖巴巴拉西北部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進行第二次試飛,但“獵鷹HTV-2”在升空大約半小時後便與地面失去聯繫,試飛再次失敗。目前,美國還在繼續開展HTV-3的設計工作。
“常規打擊導彈”作為美國空軍正在研製的另外一種快速全球打擊武器,也是以“獵鷹”計劃的“高超音速技術驗證機”為基礎進行研製的。它也是一種無動力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可以投送“小直徑炸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
目前,“常規打擊導彈”的研製已進入第二階段,將開展載荷投送飛行器的實際設計、研製和飛行試驗。美國空軍計劃2017~2020年在本土部署首個“常規打擊導彈”系統。
近年來,雖然失敗了多次,但美國仍然沒有放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因為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高超音速飛行器航程遠、速度快,被稱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之後航空史上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其關鍵技術一旦取得更大突破,軍事應用將十分廣泛。
比如美國現有作戰系統經過高超音速技術改造後,又將發生一次質的飛躍,使得全球精確打擊、天對地打擊、反衛星作戰等成為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歐洲“赫爾墨斯”計劃、俄羅斯高超音速航天器試驗都已宣布停止發展,美國在高超音速飛行技術方面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而主要由該技術支撐的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更應引起全球範圍內的關注和警惕。作者:李莉——單位:國防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