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殲7Ⅰ型飛機在1973年試制成功,1975年4月設計定型。屠基達又主持了含救生系統大改的殲7Ⅱ型飛機,改進後的救生裝置在國內外使用過程中,多次彈射救生均獲成功。殲7從I型、II型到通過出口發展到M型,前後共達30多項改進,創新色彩日漸突出。
從1987年起,集殲7所有改進成果之大成的殲7M,又開創了向其他幾個國家改型出口的途徑,成為我國唯一在國際軍機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飛機。歷史將屠基達的名字永遠和殲7系列飛機的改進改型聯繫在一起,這位“殲七之父”被永遠地寫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史册。
他一生堅守自己的理想
今年春節前,屠基達還在成飛公司工作。沒有想到赴深圳與家人過年的一別,一次意外的跌倒,對於成都的同事和好友,竟成了永別。屠基達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藹樂觀的生活狀態,深深影響著中航工業一代又一代的職工。
翻開屠基達親自編寫的飛行設計記事文集《難得幾次飛》,首頁一行小詩映入眼簾:人世稀能百,難得幾次飛,豈能不敬業,風雨並言微。
“我與屠老之間的“三課之緣”,讓我們青年航空人將其奉為“一生之師”。”成飛公司技術中心總體主管設計師張小波回憶說,屠老在與大家一起散步途中說過的話讓自己終身難忘:“設計師筆下有黃金,也有人命,每一個小錯誤的代價都可能損失成千上萬的國家資金,甚至是飛行員寶貴的生命。因此,每一個飛機工程師都應該深刻理解並踐行“按費用設計飛機”的理念。幹技術,就應該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去,堅守自己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