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據南方日報評論,在完全不知情情況下,廣西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457名畢業生被開通銀行卡,開戶網點均為中國農業銀行崇左江州支行。12月10日,涉事銀行就“未經客戶允許開立Ⅱ類、Ⅲ類電子賬戶”道歉,表示將對“不規範操作”加強內部管理,會做好後續補救整改工作。
上千名畢業生同一天在同一網點開立銀行賬戶不太現實,矛頭首先指向了符合代理開戶條件的學校。崇左幼專回應稱,學校沒有通過任何渠道洩露學生身份信息,沒有代理學生辦理Ⅰ類、Ⅱ類、Ⅲ類賬戶業務。從過往大學生“被辦卡”事件看,確實存在業務員為完成開卡指標違規批量開卡,而學校不知情的可能。校方的角色和責任有待進一步調查,而農行崇左江州支行在銀行賬戶管理上的問題就比較清楚了。
2015年以來,為了滿足存款人多樣化需求、降低資金風險,央行不斷完善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對於通過現場核驗身份信息開立的銀行賬戶,賦予全面賬戶功能;對於通過非現場方式核驗身份信息開立的銀行賬戶,賦予有限賬戶功能。換句話說,全功能的Ⅰ類賬戶必須由學生本人通過銀行櫃面開立;有限功能的Ⅱ類、Ⅲ類賬戶可以遠程開立,但如果走正常程序,需要驗證身份證、手機號以及人臉識別。
涉事銀行避重就輕,首先體現在對更為嚴重的非面對面開立Ⅰ類賬戶問題避而不談,涉嫌違背根據身份信息核驗手段強弱賦予相應賬戶功能的風險防範要求,給洗錢、詐騙等非法活動留下空間。其次,就算是對資金風險較小的Ⅱ類、Ⅲ類賬戶,也需要核實開戶申請人開戶意願的真實性,堅守銀行賬戶實名制底線,防止假名賬戶。再者,同一銀行法人為同一個人開立Ⅱ類戶、Ⅲ類賬戶的數量原則上分別不超過5個,一次性為學生開設10多個電子賬戶,遠超開戶數量上限。這些卡已經影響到學生辦理ETC、公積金等業務,現實損失和潛在風險不該由學生承擔。
學生信息從哪裡來、賬戶真實用途是什麼,才是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地方。被開卡、被存入0.1元錢,自然也有可能被欠款、被參與非法活動。這所有的“被”,核心是參與社會活動的身份不真實,體現出銀行改進銀行賬戶管理方法、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的重要性。銀行卡和電話卡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必備工具,故而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2020年10月開展以打擊、治理、懲戒開辦販賣“兩卡”違法犯罪團夥為主要內容的“斷卡”行動。在此背景下,涉事銀行更應該按照“誰開卡、誰負責”原則,規範業務流程,落實主體責任,堵住“被開卡”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