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評論,日前,“70萬一針的天價藥進醫保”登上熱搜。說的是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高價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經國家醫保局“靈魂砍價”,價格從70萬元/針降至3.3萬元/針,並納入今年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落地執行。
這可以說是給SMA患者及家庭準備的新年禮物。有人算了筆賬,按照地方醫保政策,患者的治療費用從每年幾百萬元降至幾萬元,大大降低了患者家庭的負擔。
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此舉通過市場化機制,擠壓醫藥價格虛高,引導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對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醫藥價格虛高議題上了國常會,說明國家對醫藥流通領域的問題高度重視。自2018年啟動至今,已組織開展多次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從以往操作看,集中帶量採購以“招采合一、量價掛鈎”為原則,而帶量採購的目的就是以量換價,主要是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大方向上,目前推行有兩種,一個是國家層面藥品集采,另一個是各地對國家集采外藥品開展省級或跨省聯盟採購。相關效果是明顯的。截至2021年底,累計節約醫保和患者支出2600億元。目前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的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3%,涵蓋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慢性病和常見病的主流用藥。
原來由醫療機構把持的醫藥採購權,集中到醫保部門進行統一採購,一集中就擠出一半多的“水分”。這說明醫藥流通領域確實有待完善,購銷環節需增強透明度。
誠然,藥品特殊的上市機制讓不少特效藥價格不菲。但在以往的招采制度中,藥品定價虛高,在同質化競爭之下,藥企通過“帶金銷售”等手段開拓市場。醫藥流動和使用環節形成灰色利益鏈,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驗檢查、不合理使用高值醫用耗材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醫藥腐敗現象,個別醫療機構、醫生、醫藥企業、醫藥代表之間存在權力尋租、“開單提成”等行為,一定程度上造成醫藥價格虛高。這方面,有關部門此前已發布了不少典型案例,直指醫療領域腐敗。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出手治理醫藥領域有關現象,針對招標、採購、推廣、處方等環節,提出一系列聯動舉措,劍指醫藥購銷領域的腐敗等現象,明確了具體規範。其中,實行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改革,可以說是進一步促進醫藥企業公平競爭,擠壓了中間環節成本。通過市場化機制,此舉不僅打開了醫藥降價空間,而且可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百姓用藥應當是百姓價、合理價。按照有關部署,2022年的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將升級,不僅采集數量增加,而且采集品種也將再擴大。“十四五”時期,國家將加大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力度,推動集中帶量採購成為主導模式,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國家集中帶量採購,持續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範圍。隨著藥品集采“提速擴面”,越來越多的患者將能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保障好中選藥品降價不降質,也許是接下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