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農村金融需求地區差異明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在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居民收入、消費水準等方面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自80年代至今農村經濟基本保持東部地區迅速發展和中西部地區依次相對滯後的格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呈不斷擴大之勢。東部地區有些農村甚至已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民率先步入小康,而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多貧困村。由於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地區差別非常大,這就決定了“三農”金融需求地域差異明顯。經濟發達地區或收入水準較高的農戶可能主要表現為生產性(農業)、經營性(非農業)、發展性及其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中等發達地區或中等收入農戶農業生產需要進一步發展,金融需求主要表現為生產性需求;落後地區或相對貧困的農戶則需要更多的生活性資金。
2. 農村資金需求具有小額、短期、零散的特點。
農村金融需求的主體可分為農戶和農村企業兩大類。農業作為弱質產業和農戶、農村企業作為弱小的生產經營單位決定了他們的資金需求普遍規模較小。據朱守銀等(2003)的調查,中部地區農戶借款額度大多在幾百、幾千元左右,東部地區農戶借款則可達萬元左右。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2005年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企業借款額度以1萬-5萬元為最多。從資金用途來看,在多數地區,農戶生活性貸款超過了生產性貸款。據2003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資料,全國生活性借款占年內累計借入款餘額的47.75%,東部此比率為46.61%,中部54.48%,西部41.69%。
受自身經濟實力的限制,為避免支付過高的利息,農戶和農村企業的貸款期限均較短。但是,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所需的資金期限較長,如農民從事養殖業一般需要1-3年,農產品加工和儲運業一般需要1-4年,林果業需要3-5年才能產生效益,而農村企業也有中長期發展的需要,為此,農戶與農村企業大多通過迴圈滾動借入短期貸款來實現短貸長用。
3.農業資金需求有擴大、多元化趨勢。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從事的產業日益多元化和非農化,農村資金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過去農民借貸主要為了解決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資金需要,但近年來,農村經濟呈現出種、養以及其他個體私營經濟多業並舉的多元化發展格局。農村資金需求也相應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生態效益型農業、高科技農業傾斜。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借貸觀念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過去借貸多是“借錢生錢”的生產經營需要,目前消費性借貸,如受教育、建房在農村越來越多。
以創新為特點的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已展開
自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至今,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已緊鑼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擬在全國構建一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1.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已推出的政策措施
從已推出的改革措施來看,農村金融改革目前主要集中在構建新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可分為存量機構改革和增量機構設置兩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