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海I號”的前世今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6 17:10:05  


宋船模型
  1987年,沉睡南海海底840多年的南宋沉船被意外發現。

  因為這條沉船,中國的考古專家們開始將探尋的問號由陸地轉向大海。

  此後20年間,圍繞這艘沉船的發掘、打撈和保護,開創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的時代。

  面對大海的沉默,考古專家們開始在中國綿長的海岸線上尋找星羅棋佈的沉船,中國歷史中一度鼎盛的海洋文明脈絡開始浮現。

  發現20周年,“南海I號”仍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整、最具價值的沉船。

  4月7日,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開赴南海;今年7月,“南海I號”將浮出水面。

  中國水下考古第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將從此開啟。

  海不揚波自有瀾。“南海I號”所載的前世繁華與今生榮耀將在出水的一刹那揭曉。本報採訪大量與“南海I號”結緣的一線考古專家、關注“南海I號”的歷史學專家,率先帶您走入“南海I號”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囑託

  俞偉超,中國歷史博物館已故老館長,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86年,他倡議並一手創建了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令俞偉超至死最為牽掛的,是沉沒於廣東南海海域的一艘南宋沉船。

  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陽江海域意外發現一艘宋代商船,打撈出200多件珍貴瓷器。俞偉超夜不能寐,興奮地為這艘南宋沉船命名——“南海I號”:“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它意味了一個開始。一直懸而未決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口的考古懸案很有可能在這艘船上找到蛛絲馬跡。”

  2003年11月,在廣東治病的俞偉超得知廣東省將在陽江投資1•5億元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一次夜不能寐,強撐病體,寫下一篇千字短文“商船戰艦 東西輝映”。文中俞偉超將中國人把“南海I號”整體打撈並保存在水晶宮的創舉,堪比英國人為16世紀戰船瑪麗•露絲號修建水下考古博物館一事:“兩艘木船,一為商船,一為戰艦,一在東亞,一在西歐,東西輝映,是水下考古極為明亮的兩顆珍珠!”

  ●海底探寶始自“南海I號”

  1985年,英國人米歇爾•哈徹在南中國海域盜掘大批中國清康熙年間青花瓷器等珍貴文物,在荷蘭拍得約2000萬美元。國家文物局專門委派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馮先銘、耿寶昌到拍賣現場瞭解情況,這個“海盜式”人物給耿寶昌留下了深刻印象:“黃頭髮,赤紅臉,長得五大三粗,但說到南海的沉船分佈情況,他比我們自己還要熟悉”。

  人類“水下考古”的歷史不過百年,而西方人早在15世紀就開始了“海底探寶”的遊戲。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技術進步,西方探寶者的目光才開始擴及東方。有人說,在西方探寶者的頻頻覬覦之下,中國的水下考古等於是“逼”生出來的。

  1986年下半年,中國政府決定要開展水下考古工作,由俞偉超主持創建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時隔不到一年,南中國海上滿載珍貴瓷器的中世紀沉船“南海I號”被發現,震驚了世界。1987年,張威即被派往荷蘭學習沉船打撈和水下考古。“當時中國只有水下救撈機構,‘水下考古’幾乎是和‘南海I號’一起出現的一個名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