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大陸實力不斷上升,對美和對台博弈的空間不斷增大。 |
中評社╱題:美國因素對解決台灣問題的影響 作者:黎鳴(香港),資深研究人員、本刊特約撰述
【摘要】當前,美國不斷打“台灣牌”挑釁中國,民進黨則挾洋自重、變本加厲,不僅危及台海穩定,也會激發中國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不管和統、武統還是其它統一方式,美國一定會不同程度地介入干涉。如果武統,美國直接出兵協防台灣的可能性低,低限度介入干預的可能性大。干預的強度取決於當時中美、兩岸實力對比及國際環境。
台灣問題的形成,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國共內戰造成的,也是美國直接介入、干涉的結果。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但其久拖不決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國。美國是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最大障礙。隨著當前和今後中美實力消長和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美國因素對解決台灣問題的影響也會發生變化,總體呈現減弱的趨勢。
一、美國因素是台灣問題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美國歷來把台灣問題當作“以台制華”的主要抓手。美國因素對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負面、破壞性一面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嚴重阻礙中國的統一進程。
(一)從歷史看,美國是台灣問題的始作俑者
美國干涉台灣問題最嚴重是1954-1978年中美嚴重對抗時期。1954年12月,美國和國民黨當局簽署所謂“共同防禦條約”,儼然將台灣置於美國的軍事保護之下。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但隨後的“與台灣關係法”以國內立法的形式變相維護美國與台灣的官方關係和軍事關係,明確提出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繼續赤裸裸地干涉台灣問題。長期以來,美國對台推行“雙軌”政策,把台灣問題置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的所謂“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利用台海政策的兩面性,謀求美國利益最大化。美國各任總統都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其“一個中國”政策與世界上公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概念并不一致,和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也有所不同,保持相當的模糊空間。正是這種“模糊”使其肆意製造藉口,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深化與台灣的關係,勾結和扶持島內“獨派”勢力,阻撓中國統一大業。
(二)從現實看,台灣問題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性價比最高的一張牌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中美力量對比明顯變化,兩國差距明顯縮小。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後“中國威脅論”在美國泛起。2012年,奧巴馬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將美國對外戰略重心逐步往亞太地區調整,加大對中國的遏制力度。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後,進一步將美國政策升級為“印太戰略”,視中國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對華政策從先前的接觸與演變調整為接觸與遏制,采行既接觸但更遏制的政策取向。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文件中,清楚表明了重新重視台灣和美台關係的戰略意義,明確把台灣和美台關係列為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的內容。在美國對付中國的各種手法中,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台灣牌”最易操縱,且成本最低、代價最小、收益最大。未來,美國圍堵遏制中國發展、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不會改變,“台灣牌”是任何一任總統必打的一張牌,是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從島內看,美國因素是台灣當局“拒統謀獨”的主要依托
1949年後,美國為圍堵中國,實行“以台制華”戰略,軍事上保護台灣,經濟上扶持台灣,文化上影響台灣,這些成為台灣社會有著深厚親美情結的重要背景。長期以來,不論台灣藍綠,整個社會普遍存在親美、崇美與依美心態。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前,海外“台獨”勢力發展壯大就得到美國的庇護與支持。民進黨與整個綠營更是強烈的親美派。蔡英文當局將親美、倚美作為最重要的對外政策,處處配合美國遏制中國,頑固抗拒統一。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從大陸一直延續到台灣,一直采取“親美遠陸”政策和策略,對國家統一的態度消極。台灣大多數民衆認為美國是台灣的“安全保護傘”。島內民調顯示,大部分台灣民衆贊成加強台美政治、經濟聯繫,近五成民衆預料美國會向台灣提供軍事保護。
二、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力道越來越大
為遏制中國發展和崛起,美國近幾年持續打“台灣牌”,先後通過一系列涉台法案,全面提升美台實質關係,縱容和支持“台獨”活動。特別是特朗普執政以來,在台灣問題上頻繁搞事,打“台灣牌”力道越來越大,甚至不惜突破中美關係紅綫,踐踏一個中國原則。拜登上台後,這一趨勢沒有本質改變,仍不時打擦邊球,觸碰中國政策底綫。近年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干預力度、程度前所未有,美台關係發生了中美建交以來最重要的變化。
(一)政治上,提升台灣“準國家”地位
特朗普先後簽署“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台灣保證法”等一系列挺台法案,提升美台關係。美台高層官員交往和互訪取得突破。2018年3月“台灣旅行法”簽署生效後,美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扎、副國務卿克拉奇、海軍印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等先後訪台,克拉奇是美國自1979年以來訪台最高層級官員。美國還拉攏日本、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等盟友打“台灣牌”,介入台海問題。
(二)經濟上,加強雙方經貿聯繫
美國是台灣重要的出口市場,台美經貿關係緊密。美國藉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推動美台互動對話與經貿合作,重啓美台“貿易暨投資框架協議”(TIFA)會談,推動簽訂台美雙邊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2020年11月20日,美台雙方在華盛頓舉行所謂“美台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第一次會議。美國還唆使台灣加入美國制裁中國大陸陣綫,通過強化美台產業鏈合作,尤其是強化與台灣半導體產業聯動,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與大陸切割,企圖遏阻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成長。
(三)軍事上,強化雙方“結盟”關係
加強美台軍事關係,提升台軍作戰能力。近年來,美加強在台海地區軍事行動,軍艦軍機頻頻抵台灣附近海空域活動。航母和導彈巡洋艦、導彈驅逐艦等不斷穿行台灣海峽,且呈常態化趨向。美軍轟炸機、運輸機、偵察機也接二連三現身台灣空域。2021年4月,在大陸開展實彈軍演和繞台巡航期間,美方多次表態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旨在對衝大陸的威懾效應。美軍還派出特種部隊以專家交流名義赴台,協助訓練台軍與特種部隊。6月5日,美國三名參議員搭乘美軍C-17運輸機訪台。多年來美對台出售武器數量與質量非但未能按中美“八一七公報”的要求逐年遞減,反而逐步升級。特朗普上台後,美官員與軍方不斷製造兩岸軍事嚴重失衡的輿論,要求增加對台軍售。據統計,特朗普任內美對台軍售多達11次,金額高達183.3億美元,對台軍售質量也大大提升。2021年,美將向台出售至少52億美元武器裝備,屆時美國歷年對台軍售總額將超過7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