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社民黨總部,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9月26日,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正如預期的那樣,選舉結果沒有呈現任何令人信服的政府格局。對於中德關系和與中國的經貿業務,某些事情取決於選後哪些政黨會組成政府。我們就此做一個概述。
德國“中國平台”網站9月27日載文《選後:德國對華政策面臨轉折?》,作者是德國《商報》前駐中國記者芬恩•邁爾-庫庫克,文章說,外交和貿易政策在剛剛過去的大選的競選活動中只發揮了次要作用。但未來幾年,與歐盟、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將對德國公民的生活產生具體影響,并通過競爭力、市場准入問題以及貿易政策影響大中型公司的業務。
幸運的是,德國各黨派在以下一點上達成了共識:中國不再是一個遙遠的銷售市場,而是同時作為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然而,當談到應對這些新挑戰的最佳答案時,可以在各政黨的陳述中找到不同的概念。
對於某些公司而言,聯盟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的組合將是一個理想的聯盟。究竟喜歡社民黨還是基民盟候選人擔任總理,綠黨和自民黨可以做出選擇。因此,這兩個中等規模的政黨在即將到來的聯盟談判中占據了重要的戰略地位。
綠黨和自民黨有一些共同點:它們在其綱領和聲明中批評中國。經濟研究機構基爾經濟研究所寫道:“這可能表明,如果自民黨或綠黨參與政府,下一屆聯邦政府可能會對中國采取更為批評的政策。”
讓德國在華公司放心的是:現在有影響力的兩黨都不想切斷與中國的貿易。“我從來沒有認為特朗普提倡的全面脫鈎的想法是一個明智的觀點。這與我們歐洲多邊合作的基本理念截然相反。”比蒂科費爾告訴我們,“我們不想建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