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21年10月15日蘇州高新區近日在楓橋街道舉行日資企業蘇州科士達印務有限公司新工廠項目開工奠基儀式。(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20多年前,我第一次任教是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最受當地人喜愛的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曾說:“好籬笆造就好鄰居。”如今我在北京任教。對受日本和中國尊敬的一位學者(指下文的傅高義——編者注)來說,北京是熟悉之地,可這兩個國家并非總是好鄰居。對於本周來臨的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哈佛大學已故教授傅高義應該有許多話要說。在生前所著最後一本書《中國與日本》中,他提出有關這兩個國家如何才能合作造福雙方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與來自30多個國家的學者共同生活和學習的我,每天都在問自己相同的問題。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9月29日載文《通過合作,中國和日本能重振兩國經濟》,文章說,我們生活在一幢無異於建築奇跡的大廈中,教室位於我們住所樓下,餐廳讓大家就餐時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讓我們感到舒適的這種優渥氛圍,位於北京一所熙熙攘攘的校園內,而這所大學在全球排名前20。我們正進行的國際學習實驗發生在彼此學習的相互尊重與開放的氛圍中,包括對世界大事的不同看法。當我問一名曾在東京讀本科的朋友如何改善中日關系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需停止助長迅速滋生和蔓延的仇恨與負面風氣。了解彼此會有所幫助,而無知會助長孤立和懷疑。
中國和日本都重視教育,強調求知欲、科學進程,對相互學習的熱情程度幾乎令所有其他地方相形見絀。兩國之間的共同點有助於治愈至今仍影響兩國關系的歷史創傷。盡管對這兩個宿敵的大多數報道都充斥政治和政策衝突,但事實并非如此:從地區經貿關系看,日中兩國高度交織。即使在疫情持續背景下,兩國經濟關系的熱度仍能消弭政治寒意。在2020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後,去年日中貿易總量上升17%。這是首個包括這兩個國家的自貿協定。一旦中國放寬旅行限制,中國游客無疑將再次湧向日本……中日之間的政治不信任、歷史分歧和地緣政治緊張不啻冷戰,但將二者綁在一起的經貿關系是一種硬通貨。他們需要相互合作而非對抗。
我懷念傅高義的睿智話語,在疫情將我們撕裂前他曾說,如今中日的相互關系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兩國間正進行更多商品交換和更多人員往來,如今僅一天就超過清朝和德川時期數百年中的任何十年。(作者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特聘客座教授南希•斯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