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平安北京朝陽微博截圖 |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在輿論以為中國女大學生都美竹與加拿大籍華人明星吳亦凡的“世紀決戰”偃旗息鼓時,中國警方近日宣布吳亦凡因涉嫌強奸罪被刑拘。這一消息不僅徹底“熔斷”了此前懸念,也讓吳亦凡從頂流滑向了穀底。
美國《僑報》8月3日載文《誰制造了“吳亦凡們”?》,文章說,吳亦凡并非首個卷入醜聞的中國(或赴華發展)明星。近年,不少明星因吸毒、代孕卷入輿論漩渦。一些明星踩了道德底綫,甚至踐踏法律紅綫,固然與自我放縱有關,但更與資本瘋狂逐鹿以及飯圈文化發育不良深度相關。
過去,由於較高的行業門檻和行業壁壘,十年磨一劍的演員們都有演技傍身,歌手們也有扎實的唱功。伴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作為“吃喝玩樂”四大領域之一的“樂”迎來市場需求爆發期,偶像產業也邁進了高速起飛期。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總規模或超1300億元人民幣。近年,影視圈、綜藝圈、時尚圈、品牌方等各路資本爭相進入娛樂業,加入“捧角兒”或“造星”行列。
“造星”或“捧角兒”,古今中外都不稀奇。在美國,NBA聯盟也同樣每隔幾年打造或捧起一個偶像人物,以此維系或擴大NBA的全球影響力。不過,逐利是資本的天性。為盡可能放大吸粉效應,同時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各路資本愈發沉迷“造星”,將“顔值即正義”“流量為王”奉為圭皋。吳亦凡正是 “流量偶像”時代的“幸運兒”。“創造營101”“偶像練習生”等選秀節目的登場,更象征著中國偶像產業基本形成資本“造星”、粉絲打投、商業變現的一條成熟產業鏈。2020年中國推出的偶像選秀類綜藝節目已多達17檔。
在資本左右下,出圈者或受捧者,演技是否精湛、唱功是否深厚都居於次要位置。這些所謂的藝人更像是工業生產綫上的“速成品”。近年,從中國官媒到知名導演、老戲骨,多次對時下流量當道、顔值至上、不重演技的“造星”模式給予了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