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問題是,當人民的收入遠遠低于國內生産的增長,出口又受阻的情况下,産品怎能銷售得出去?銀行爲支持産能發展的貸款,又怎能不成爲壞賬?
儘管在這次中國經濟的V性回升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投資,但主要已是投向爲公共消費服務的基礎設施(據中國國內的調查,還是有一小部分投向了産能已經過剩的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
同時,國內的消費對未來的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已經開始爲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常講的一句話是“大河有水小河滿”。在市場經濟中,特別是當中國經濟已越來越靠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可利用的後進優勢已越來越少時,這句話應改爲“小河有水大河滿”。中國的未來,應該是一個藏富于民的時代。
有可能成爲全球第一消費大國
當然,分配模式、發展模式的改變,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幾乎還有1億多潜在勞動力在農村還未轉移出來的中國,人均收入不可能也不應該提高過快。不過,即使收入水平的增長只是有限度地逐步加快。
據高盛證券估計,未來10年,中國人均所得成長率將高達180%,至2015年中國將有半數人口年收入達到6000至2萬美元的中産階級,可能創造出一年20萬億人民幣的內需市場,足足是2008年的兩倍之多。
按此趨勢,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消費國。
麥肯錫公司也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城市家庭將躋身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未來是誰能正確把握這一消費脉動,誰便能搭上這班贏家的列車。 |